11月21日,《组织人事报》以“乡村 “红大院” 暖心“乐万家 ”——河南孟州农村党建综合体建设纪实”为题,刊发了孟州市农村党建综合体建设的特色做法。
乡村 “红大院” 暖心“乐万家 ”
——河南孟州农村党建综合体建设纪实
便民服务站、新时代文明中心、乡愁记忆馆、党建文化广场、便民卫生室、村集体经济办公室、共青团支部、村妇联办公室、午间照料中心……近日,笔者来到了河南焦作孟州市南庄镇司庄村,站在便民服务站,环顾四周,百米之内各种服务设施一目了然。老人们在晒太阳,妇女们在排练节目,不时有村干部匆匆走过的身影。村支部书记张金虎说:“有了这个红大院,村里热闹了,事情好办了,心里敞亮了,党有形象了,我们村的土地流转、空心户改造、厕所革命等难题都是在这里解决的。”
司庄村的“红大院”是孟州农村党建综合体的一个小小缩影。
孟州是个面积只有541.6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0万人的县级市,下辖11个乡镇、办事处,274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孟州的农村工作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整体效能不断增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匹配的状况,农村“空心化” “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日渐突出,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亟须进一步加强。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委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从整体规划、分类建设、有效运行三方面着手,通过“三聚三推三提升”,建起了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两委”办公场所)为核心,集养老托幼、综治服务、议事协调、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中心”,打通了党建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在“三聚”上发力
聚民智,让规划接地气。重宣传、重引导、重调研、重服务,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出台方案时,既定总体目标,又不“画框框”;既有严格标准,又不“一刀切”;既抓创建数量,又不“一蹴而就”。
聚资源,让建设有底气。成立联合创建指挥部,立体化聚集部门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解决资金难、运转难问题。
聚功能,保运转旺人气。按照“空间美学化,功能多元化,运营社会化”的运转模式,坚持“不设上限、为民至上”的理念,把党建、文化、民生、经济等各方面功能融和起来,把各类群体、各方力量吸引过来,打造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百米便民生活圈”,真正实现场地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人气集聚壮大。
在“三推”上用功
推亮点,分类实施。将党建综合体分成示范型、精品型、基本型三个组团,分类施策进行打造。示范型主要是集体有收入、村企共建有合力的村,投资一般在数十万元、上百万元,地方大、功能全,看起来“高大上”,约占10%;精品型主要是投资较少、连点成线、功能密集的村,约占有10%;基本型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差、通过盘活宅基地、农耕地等内部资源,逐步完善提升的村。
推进度,因村施策。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实际,分批次、有选择地建设党建综合体,实行“六倾斜”政策,即向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倾斜,向“四好农村公路”沿线的村倾斜,向旅游和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倾斜,向靠近产业集聚区的村倾斜,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倾斜,向支部书记强且有争先意识的村倾斜,营造深厚的创建氛围。
推机制,确保实效。建立面对面快捷服务机制,逐步将县级政务事项“上网上线”,实现村内网上直接办理。同时,按照“建设一个、服务一片”的思路,在行政村比较集中区域,设置村级“放管服”便民服务区,派驻县乡工作人员,现场受理办理,直接办结。健全党员群众参与机制。对于党员,把党建综合体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每月固定一天,灵活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文化传播、法治宣传等多种活动。对于群众,广泛成立农村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适时开展文明家庭、 “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让党员群众乐于参加活动、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不断凝聚乡村振兴的党心民心。建立干部帮扶联系机制。在派好管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每周二固定开展市直机关干部下村蹲点,听民意、查实情、解难题。
实现“三提升”
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通过建设养老托幼慈善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使空巢老人有了陪伴、留守儿童有了照顾,使得白天就近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可以轻装上阵;通过足不出村,就可以接受各种服务、办理各种证件、销售特色农产品,使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了。司庄村有位老人动情地说:“在村里能免费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我们并不在乎里面有没有肉,在乎的是里面的温度,感谢党,感谢好时代。”
乡村发展活力明显提升。自从建成党建综合体,乡贤议事有了场地、农产品销售有了渠道、人才创业有了平台, “百米生活圈”成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孵化地,通过沟通联系、座谈交流、信息分享、思想碰撞,打开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激发了群众创新创业的热情。同时,党建综合体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市场化运作,实现了农村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明显提升。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在为民服务中得到了锤炼与净化;村党组织将各类服务功能、服务设施聚集在周围,村里的党员干部帮办、代办、上门办的为民作风大大增强,凸显了党组织喊得了人、议得了事、解得了难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建综合体还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广大党员群众。
供稿:孟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