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陟县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四个环节,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了年轻干部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优化了全县各级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一、坚持高端引领,构筑年轻干部集聚高地
注重源头培养,不断拓宽视野、畅通渠道,超前遴选储备。
一是广引。出台《武陟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六大战略”、“六大工程”战略任务,招才引智,不拘一格遴选优秀人才,先后引进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45名。
二是优选。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公开招考优秀人才,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先后公开招聘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土木工程、新闻外宣、教育等方面高学历年轻人才600余名。
三是厚备。结合年度综合考核,本着“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探索实行无任用推荐干部。通过层层筛选,层层把关,在全县104个单位推荐确定3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初步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年轻干部队伍人才库,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二、坚持多元培养,搭建年轻干部成长平台
以提升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为主线,制定《人才培训实施方案》,建立了多渠道、全方位、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一是走出去开阔思维视野。每年分专题、分行业,组织乡镇党政正职、县直部门负责人,到先进发达地区,举办一把手主题培训班。先后组织43名党政干部到昆山干部学院培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组织150余名党政干部赴北京邮电大学深造,提升掌握新技能、运用新科技能力。
二是请进来更新发展观念。专门开办“木栾讲坛”,围绕政策理论、重大战略、先进文化、道德修养、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讲课,举办专题讲座31期,培育各类人才35000人次,打造了干部高端培训教育平台,促进了干部观念更新、思路开阔、素质提升。
三是多层面提高实践能力。采取上派、下挂和专项工作锤炼等形式,促使年轻干部到实践中经受锻炼、加快成长。先后从县直机关择优选派了15名年轻干部,到难点村进行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从县直经济部门、专业性较强的业务部门选派了15名年轻骨干到上级对口部门跟班学习;有针对性的从各单位选派1200余名中青年干部,到“污染围城”整治、精准扶贫、信访维稳等重大工作一线历练。
四是加强横向轮岗。出台《武陟县党政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制度》,结合年轻干部的学历水平、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实行乡镇之间和县直各部门之间的轮岗交流,安排年轻干部到不同岗位锻炼,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岗位大练兵。
三、坚持大胆使用,拓宽年轻干部发展空间
坚持科学合理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拓宽年轻干部的发展空间。
一是创新方法选。实行“一听四看五优先”(“一听”:就是听取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县委安排的“六大工程”等重大工作情况汇报以及班子成员的表现情况汇报;“四看”:就是从创先争优看实绩,从执纪执法部门掌握情况看德廉,从民主测评看群众公认度,从服务大局情况看能力作风;“五优先”:就是在经济社会重点工作、六大战略重点领域工作以及阶段性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创先争优成绩显著、信访稳定连年先进、连续三年被民主推荐为优秀等次、长年在基层一线苦干实干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选拔好干部。
二是不拘一格用。对工作中能力突出,表现优秀的干部,不论资排辈,大胆使用。近年来,结合乡镇换届, 24名干部被提拔重用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最大为41岁,最小为34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树立导向引。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围绕“六大战略”、“六大工程”选用干部,真正把对待工作有激情有信心、考虑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推动工作有魄力有韧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结合“四城同创”、大气污染整治、扶贫攻坚等重大工作,提拔重用了一批扎实肯干、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年轻干部。
四、坚持从严从实,增强年轻干部创新活力
坚持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促落实,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促进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一是实行谈心谈话制度。坚持组织部门和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与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突出谈话主题,改进谈话方式,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着力解决日常监督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二是建立干部随访工作机制。出台《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随访工作制度》,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的随机走访、谈心谈话、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及时发现优秀干部,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
三是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制度。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推荐考核,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平时掌握情况,对后备干部进行调整充实,对符合条件的继续按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调整,取消后备干部资格,保证后备干部队伍“源头”充足,“出口”畅通。
四是建立干部实绩档案。制定《经济社会重点工作、六大战略重点领域工作完成情况考评认定方案》、《阶段性中心工作完成情况考评认定方案》,实行一事一考、一事一评,并建立重大工作、中心工作实绩档案,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干部参与服务经济社会重点工作、六大战略重点领域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表现、工作绩效、领导评价、群众评价、综合鉴定结果等,构建干部业绩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