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工作经历单一、缺乏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不足是不少机关年轻干部的苦恼。长期在基层工作,对上级机关工作流程、工作业务不熟悉,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格局不大则是基层许多年轻干部的成长瓶颈。
“双挂双学两提升”让市直干部在下沉一线中更接地气,图为挂职干部赵慧娟在为社区党员讲党课。
如何引导年轻干部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2018年5月,我市在探索“一线锻炼工作法”的基础上,以培养提升年轻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的,在全市实施年轻干部“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以挂职锻炼与学习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县(市)区与市直单位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基层一线开展双向学习锻炼。
经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推荐,市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并在充分征求派出单位、接收单位意见基础上,我市第一批共选派51名年轻干部进行挂职或学习锻炼。与以往不同,“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进一步拓宽了干部交流的渠道,着眼干部队伍长远建设,将选派对象从原副县级后备干部扩大到科级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实现了培养对象由关注少数人向注重战略培养转变。首批从县(市)区和市直事业单位选派30名干部(占比58.82%)到市直机关挂职或学习锻炼,积极回应了基层年轻干部呼声,进一步推动上下交流。
挂职干部任静疫情防控期间带领村干部实现分包辖区“零确诊、零疑似、零输入”。
“墩好苗”,方能长才干,增底气。市委组织部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挂职安置岗位进行了充分调研,秉承“缺什么补什么”统筹作好分配安置,在进一步规范挂职或学习锻炼程序的同时,让更多年轻干部学到了之前学不到的东西。真正让市直机关年轻干部“脚步向下”,在基层的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磨炼意志,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涵养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基层的年轻干部“视野向上”,在经济转型、项目建设、改革发展等重要部门拓宽视野,上下贯通、增长才干,首批选派挂职锻炼的27名年轻干部平均年龄36.9岁,其中,市直机关选派到四城区、示范区街道挂任党政副职的18人,到县(市)区法院、检察院挂任班子副职的3人;市直事业单位选派到市直机关挂任内设科室副职的2人;县(市)区选派到市直机关挂任内设科室副职的4人。学习锻炼的24名年轻干部平均年龄33.5岁,全部安排到市委办、政府办、宣传部、政法委、工信局等20家党政工作部门。
在对挂职年轻干部的管理上,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严格落实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日常管理和考核责任,共同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期间的有关工作。对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要求接收单位将挂职干部纳入本单位同级干部管理,派出单位定期了解挂职干部工作表现。同时,建立挂职干部业绩档案,每半年开展一次工作评价,一年开展一次年度评价,切实加强对干部现实表现的跟踪了解。
挂职干部梁战胜挂职期满后,挂职单位和派出单位提出延期挂职1年的申请。
通过双向挂职、双向交流学习,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中提升了处理实际问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学习到了上级机关完善的办事流程、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特别是市直机关选派到基层挂职的年轻干部,在基层治理、信访稳定、“四城联创”、双违整治、招商引资、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中破难题、显担当、展作为,务实的作风和显著成绩受到挂职单位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1名挂职期1年的年轻干部任期考核优秀率均为100%。我市实施年轻干部“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的相关做法,得到《中国组织人事报》以及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的宣传推介。
挂职干部康少雨(左)挂职期间表现突出,挂职期满后留任挂职单位并提拔重用。
“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在提升年轻干部素质的同时,也为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发现优秀年轻干部,推动优秀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历练以及提拔使用打下基础。市中级法院选派挂任孟州市法院副院长的梁战胜,挂职期间在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方面成绩显著,挂职期满后调整到情况较为复杂的市中院信访局任局长,为进一步历练年轻干部更好推动工作,市中院提出了延期挂职1年的申请。原任市委组织部青干科副科长的康少雨,挂任山阳区新城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期间主抓信访、创卫等重点难点工作,较短时间内扭转了街道“四城联创”排名长期落后的局面,本着事业发展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需要,挂职期满后,山阳区向市委组织部提出留任申请,并将其提拔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
从首批培养锻炼期满年轻干部的后续使用情况来看,1人已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1人留任挂职单位并提拔重用,2人考录到市直机关,3人获得原单位提拔或重用。实施年轻干部“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成为我市进一步探索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有效路径。
上挂干部李恩星(右)在上级对口部门学习研究业务。
目前,我市年轻干部“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第一批选派、培养工作基本结束。4月14日,全市“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第二批选派人员分配安置会召开,新的一批年轻干部被派往吃劲岗位、基层一线挂职或学习锻炼,开启了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的新旅程。从第二批选派工作看,“双挂双学两提升”的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单位的认可和青睐。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方面工作面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焦作师专把符合选派条件的9名新提拔正科级干部全部派出接受“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锻炼;山阳区一次性将政府办、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的10名年轻干部派往省直、市直相关部门锻炼提升,人数列各县(市)区之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交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第二批共选派10名年轻干部到省直机关挂职或学习锻炼,特别是选派了县(市)区3名年轻干部到省里学习提升,为年轻干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锻炼平台。同时,在刚刚召开的全市组织部长会上,对各县(市)区今年同步做好本地“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一些县(市)区已着手行动,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将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共同深化、不断提升“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建立。
实践是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的最好课堂。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随着“双挂双学两提升”培养工程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将从培养锻炼的“一身灰”中练就“一身金”的本领,真正成长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婧 通讯员 王昆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