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感谢你们的帮扶,这次我父亲住院,咱们组织部及时与人社、医保等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治疗费用国家基本上都给报销了,我打心眼里感谢你们”。5月20日,沁阳市委组织部陈丽媛收到了她联系分包的常平乡前和湾村贫困户儿子杨会会一条微信。帮扶贫困户四年多来,这条真诚的微信只是沁阳市委组织部奋战脱贫攻坚一线的一个缩影。
“不被信任”的组工干部
“叔,我是咱市委组织部的,也是咱们家的帮扶责任人,你看家里有啥困难?”“我是贫困户,咋会没困难,有困难你这城里的干部也解决不了”。叩开了家门,贫困户的心门却敲不开。贫困户杨文来腿部有残疾,儿子、儿媳在家待业,生活很是拮据。随后,陈丽媛反复研读扶贫政策、精心制定帮扶措施,及时与第一书记沟通交流为贫困户解决困难。在她的沟通帮助下,为其儿子杨会会申请了补助2000元的雨露计划,拿到了A2驾驶证。紧接着,杨会会当上了货车司机,一个月5000元的收入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希望。
主动扶贫的“小陈姑娘”
常平乡前和湾村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种的红薯甜度高、口感好,但离城远,红薯只能自产自销。一次走访中,陈丽媛看到贫困户杨文来家种的红薯堆在屋里,吃不动又卖不掉。于是,她通过朋友圈“积极带货”,帮助老人销售红薯。老人腿脚不方便,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老人申请了残疾人助行器。“对待贫困户不能怕麻烦,不能‘被动帮扶’,要‘主动帮扶’,虽然帮到他们的都是小事,但是能真正帮到他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逢人就夸的“自家闺女”
“这是咱自己的闺女,政策不清问她、急事难事找她。”在贫困户杨文来的眼中,组工干部陈丽媛就像自己的家人,四年时间建立的情感和信任,像一个纽带把他们紧紧的拴在了一起。“在与贫困户的朝夕相处中,让我在基层懂得了该怎样与群众相处。作为一名普通的组工干部,我将在扶贫的道路上用心、用情、用智、用力,为这片土地献出我无悔的青春。”陈丽媛如是说。
供稿:沁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