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为武汉八旬新冠肺炎病人掏粪便,多个名牌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成为村民的“防疫尖兵”,参加过抗疫非典,又冲锋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尽管我市战“疫”中凡人英雄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但再一次聆听,依然直击心灵、震撼人心。7月2日上午,在市会议中心圆形报告厅,隆重举办了焦作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先进事迹报告会,六名报告团成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作了报告,讲述了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近500名党员干部现场聆听他们的故事,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市委、市政府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省委部署,牢牢扛起政治责任,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反应迅速、沉着应对,带领377万怀川儿女下足非常之功夫、展现非常之担当,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先进典型,他们有赴湖北援助与病魔抗争的援鄂医疗队,有定点医院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有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乡镇医疗系统人员,有值守社区入户排查的基层干部,还有推动复工复产、稳定经济发展的企业,他们打头阵、当先锋,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采访中,有这么几个数字,既让我震惊,又让我感动。一天之内抽调14名新提拔县级干部、1325名市直党员干部,及时抽调7142名县直党员干部,充实到疫情一线。”焦作日报社记者翟倩倩动情讲述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冲锋在前、共克时艰的伟大壮举,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赢得掌声一片。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义 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市援鄂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建峰,娓娓道来14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和2名防疫队员的武汉故事。他们很普通,面对病毒也害怕,但身上的使命让他们选择逆行、舍生忘死,在武汉的5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以精湛的医术,用医者的仁心,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立下“焦作战功”。
闫彩红、马雪娥,战疫中的焦作“网红”医生,社区基层干部李涛,带我们走进他们的工作故事。闫彩红、马雪娥虽为女将,为医则刚。她们冲锋在防疫一线,或在病房工作长达16小时,或工作到凌晨,把家人抛到一边;面对疫情,李涛,委托70岁的岳母陪护正在生病的妻子,妻子在几个月的住院期间,他仅抽空到病房探望过两次……他们是“不合格”的、“无情”的家人,却是患者、小区居民的保护者,他们的故事,让不少观众流下了眼泪。
龙蟒佰利联的刘锡朋也来了,他用像播音员一样的磁性嗓音,分享了该集团在疫情期间,如何主动作为、破解难题,高质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稳产达产,争当全市复工复产排头兵的故事。
报告会现场,时而寂静无声,时而掌声雷动,这掌声既是送给报告者的,也是送给焦作每一个战疫英雄。这堂特殊的党课让大家更加有信心,有决心!
英雄就在身边,
致敬凡人英雄,
学做平凡英雄。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报道
延伸阅读
报告团成员简介
王建峰,男,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市援鄂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市号召,带领焦作市援鄂医疗队共1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53天,承担危重病人救治工作,治愈出院57人,实现了病区清零、队员零感染。
马雪娥,女,武陟县圪垱店乡卫生院院长。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马雪娥工作的卫生院承担着两个乡镇24个村6万余人的疫情防控工作,爱人何涛是乡镇干部。大年初二婆婆病逝,她和丈夫强忍悲痛,将母亲的遗体临时安放在医院,毅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闫彩红,女,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急性传染病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2年,2003年,她作为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一救治梯队参加抗击非典疫情。爱人在外地工作,疫情爆发后,她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托付给80多岁的公婆,再次投身一线,在她和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护理下,22例患者治愈出院,为焦作市率先实现双清零做出了贡献。
李涛,男,满族,山阳区光亚街道党工委书记。面对疫情,他委托70多岁岳母陪护正在生病的妻子,自己第一时间带领班子成员全体返岗,组织600余名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卡点值守、摸排管控等工作,及时对653人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了辖区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翟倩倩,女,焦作日报社记者,讲述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取得重大胜利情况。
刘锡朋,男,龙蟒佰利联集团企业文化部政工科科长,讲述龙蟒佰利联集团复工复产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