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新城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党建+”模式,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促进了街道各项工作全方位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在辖区农村实行星级评定管理,每季度初街道党工委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文化服务等五项内容,根据各村考核指标排名情况,对9个村进行评星定级。各村在摸清70岁以上老人和党员分布的基础上,将全村及村民进行合理划分,并抽调议事会成员、群众、党员、片长及老人代表组成考核小组,对片区内进行考核。区财政结合街道对村、村对片区的考核情况,对70岁以上老人、村“两委”干部、村集体发放奖励资金。通过开展星级评定工作,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村内事务,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疫情防控。按照“党旗在防控一线飘扬、党员在防控一线奋战、支部在防控一线组建”工作目标,疫情防控期间,成立临时党支部36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5支,设置党员先锋岗75个,先后募集口罩15000余个、酒精400余桶、84消毒液300余桶、帐篷20余顶,收缴特殊党费17万余元,党员参与率达98.97%。积极动员辖区2200余名党员和74000余名群众,参与防控知识宣传、居民信息排查、小区卡点值守等工作,让党组织成为居民群众的“主心骨”,让党员成为抗击疫情的“先锋军”,用群众的无私奉献、志愿服务展示了党组织强大的号召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同时,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各村率先免费向群众供应中药,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全区首家采用微信二维码扫描的方式进行人员信息排查,既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也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综合治理。通过党建全引领、群众全参与、项目全支撑,全面落实推广“党群360工作法”,鼓励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出技、出智,积极参与推进“四城联创”、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今年以来,各村、社区共清理村内垃圾2000余车,生活垃圾8余万方,覆盖明渠4000余米,精心打造示范精品点位13处,特别是在发动党员群众方面,全民动员捐款出力,共发动党员群众10000余人次,募捐10余万元。积极推进法院小区、郝杰新村、运政花园等3个小区改造升级,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我办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获得全市总体排名第一的成绩,并获得奖励资金5万元。采取社区+专业+医养三融合服务模式,筹措200余万元,成功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处,农村幸福院2处,截至目前,全办已建成运营6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家农村幸福院,其中亿祥社区的养老服务实践,成为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基层样本,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坚持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依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抽调有经济头脑、有发展思路的村级负责同志,筹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联社,针对辖区拆迁村、城中村实际情况,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比如苏蔺村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建设火龙果、冬枣、黄金苹果、蟠桃等生态采摘园,并将原教堂旧址进行改造,引进电商直播平台销售农产品。强化头雁队伍建设,压实村级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提升谋划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定向推荐等方式,拓宽失地群众再就业渠道,不断促进村民增收,比如恩村一街、二街等村,主动与人社部门对接,组织辖区群众开展月嫂家政服务培训,已有10余名家庭主妇顺利上岗。建立党群议事会、党员联户机制,以先进带后进,帮助生活困难家庭尽快脱贫致富,并建立党员星级评定考核机制,将联户帮扶情况作为重要事项纳入党员考核。
供稿:山阳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