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省农村两委换届在即,修武县大胆探索,先行一步,打破条条框框,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党组织书记。
8月14日下午,一场农村党组织书记选配公考正在进行,第一考场设在室内,修武县郇封镇党员活动室;第二考场却放在室外,把考生拉到农村去考察。
考生正在面试。
4名考生职业不同、身份迥异,有退役军人、农村后备干部和乡镇机关干部;考生年轻,有90后、80后等。
考官由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乡镇干部、农村党支部书记等乡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纪检干部全程参与监督。
有别于一般性公开招考,本次考试没有笔试,只设面试、调研和答辩3个环节,除了考察农村农业知识外,还重点考察考生迅速掌握村情,找准主要矛盾,梳理发展思路的能力。
在面试环节中,2号考生如是回答:“‘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认为:首先,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干在先,才能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靠大家,党员干部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咱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才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针对为方便群众出行,需扩宽道路,有几户群众担心赔偿问题不能兑现,有抵触情绪,阻挡施工建设的问题,我首先从自己的亲戚做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清政策,配合我开展工作;然后,逐一做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相信党组织一定会把实事办好,如期兑现承诺!”4号考生答道。
经过激烈角逐,2号、4号两位考生顺利过关,进入调研答辩环节。
考试转场,考生移步走进第二考场,进村实地调研,不带考题,不设课题,展开实操。
为了考生防止提前实地备考作弊,战场不是设在报考单位修武县郇封镇千仓村,而是考官随机挑选的村庄,该镇军庄村。
考生分头行动,走街串巷,问干部,摸家底;进农家,听民声;访村民,知民意。
两小时的调研匆匆而过,考生重返第一考场,进入答辩环节。
“村‘两委’干部有老龄化现象,后备干部少,缺乏拼劲、冲劲,导致部分工作质量不高。”
“做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冰菊园旅游带动作用,做精粗布工坊,大力开发传统手工艺品,倡导把农家院改建成民宿,吸引游客休闲娱乐住宿。”
……
4号考生和贫困户促膝相谈听民声。
4号考生为军庄村把脉问诊,开出发展良方,整个答辩言简意赅,直指关键,最后脱颖而出。原来,该考生名叫张元红,大学毕业后,当过“孩子王”、扛过枪,又做起土特产生意。
与此同时,修武县城关镇、五里源乡两个乡镇选配考试也同步举行,在外创业人士张玉才、农村致富能手孙新国分别在各自的考场中胜出。
全县3个村级党组织书记选配岗位、13名考生参与,选配改革看似一小步,却迈出一大步。“良禽择木而期”,修武县敞开胸怀,搭建公考平台,引来“金凤凰”,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激活了农村党组织书记选配一江春水。
修武县将以此次选配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通过健全“选、育、用”等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能力强、品行强、得民心的“三强一心”农村干部队伍,在全县形成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
供稿:修武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