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党建引领,深挖文化资源!温县在黄河岸边奏响幸福曲
发布者:焦作市委组织部 | 日期:2020-09-23 | 阅读:372

  地处黄河岸边的河南温县,曾几何时频遭水患。而今,脱贫致富成为这片土地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成为老百姓的新追求。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好水资源、找准新定位,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争当先锋。”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说。

太极拳让陈家沟有了国际范儿

  “我喜欢陈家沟、太极拳和这里的太极文化。”英国青年Joseph Dauey已经在陈家沟学拳20年了。

  行走在陈家沟村的青石板路,不时遇到肤色各异、来自全球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

  邙山北麓,清风岭南,清透的洛水汇入雄浑的黄河,一清一浊,泾渭分明,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坐落在黄河北岸的赵堡镇陈家沟村,便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陈炳是村里拳师。他经营的温县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国内有80多个分院、辅导站,国外有15个分院。“发展太极拳事业,既让乡亲们富起来,又把优秀文化传下去!”陈炳说。

  温县有50余个太极拳武校、武馆,年培训太极拳学员近1.2万人,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太极拳相关企业100余家,可带动就业5万余人。2019年陈家沟景区接待游客90余万人,收入达6000万元。

  为叫响“世界太极拳”文化品牌,陈家沟村主动对接焦作市打造的“中国功夫之旅”国际品牌,与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希腊、英国、意大利设立太极拳发源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中心,开展“一带一路”欧洲太极行活动,不断加大太极文化走出去的力度。

党支部让生活变得像花儿一样美

  东张王庄村的土地从村南绵延20公里直到黄河岸边。放眼望去,厂房林立,阡陌纵横,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在过去,这里却是“高处盐碱地,低处水泥洼,走路睁不开眼,做饭掀不开锅。”在东张王庄村党建综合体的村史馆,一幅幅老照片记录着那难堪的岁月。

  “今天不仅实现了安居梦,黄河也成为一条幸福河,给村民们造了福!”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银说。

  张宝银打开话匣子,给记者算起账来:村党支部组织村民把1800亩土地流转出去,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0多万元。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村党支部又组织大家成立家政公司,为产业园区的企业提供保洁服务,人均年收入可达3.7万元。

  年轻人出门务工,“一老一小”谁来照顾?

  村党支部来当家!村里先后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集“养老托幼”功能于一体的村幸福院,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只需交纳150元,不仅解决了一日三餐,还能聚在一起下棋、打牌。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孩子在幸福院里也有了“儿童之家”。

  幸福院门口,有一座绿树环绕、花木繁茂的党建主题公园,从规划到设计,从垃圾清运到花木种植,全部由村里的干部和群众携手完成。公园不仅成了村民休憩的好去处,也成了新时代干群一家亲的印记。

好政策让群众搬出一片新天地

  仓头村位于温县西南沿黄河6公里处。1999年因修建小浪底水库工程,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林带着2370名群众,从洛阳市新安县仓头乡搬到温县招贤乡仓头村。

  整村搬迁,如何稳得住、能致富?

  “移民不移志,我要带着老百姓克服困难,过上富足的日子!”1999年7月1日,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下,李保林和62名党员面对党旗宣誓。

  靠着党的易地搬迁好政策,仓头村有序开展规划、基建工作。分配土地、引进产业,确保群众搬迁后“有饭吃”“吃得好”。

  在村党建综合体,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28项便民服务村内限时办理,最多跑一次。开设农家书屋,藏书达7000余册;购买智能“电子书”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阅读。

  为了让仓头村富起来,党员干部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合作社共建、特色农业发展、中草药种植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村民感叹,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才能“迁”出美好生活。

  “温县通过党建引领、深挖文化资源,打造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文化娱乐、议事协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在262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焦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路红卫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

主办单位: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凯鸣科技

ICP备案号:豫ICP备10022397号-2

焦作先锋

焦作党员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