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小区环境脏乱差,墙上都是小广告,院内还有违章建筑,现在有了议事会,生活垃圾每天有人清理,墙面也重新粉刷了,党员带头把自家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了,我们心里亮堂多了。”博爱县鸿昌街道中山小区居民毕兴珍高兴的说。
从“无人管”到“有人干”,前后变化是鸿昌街道用党建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三无”小区治理“生锈锁”。
党建引领、聚合力量。街道党工委以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了22个小区党支部,实现小区楼院党组织全覆盖。小区党支部成立后,积极摸排居住党员和热心群众,开展了“到楼院报到,展党员风采”活动,为“双报到、双服务”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础。
搭建平台、群众参与。在党支部指导下,小区群众以自我推荐、党员提名、居民推选的方式,把有权威的热心群众吸纳到居民议事会中,实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群众办”。中山路沿线的8个小区成立了中山路居民议事厅,每周六党群代表商议解决群众难题。同时,街道办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主动为民服务的党支部进行物质奖励,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目前,有65个小区楼院成立了居民议事会,242名热心群众当选为议事会成员,为小区群众解决身边难题320余件。
完善机制、扩面推广。探索建立了“1234”小区自治模式,即:1个阵地,居民议事厅;2个抓手,建立党支部和居民议事会;3项职能,议事、定事、办事;4个目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做到党建引领有“力度”,服务群众有“温度”,居民参与有“热度”。目前,街道辖区之外的67个小区楼院纷纷学习治理体系,在不断深化完善中创出了特色经验。
供稿:博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