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区多措并举,以提升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通过“择优选、理论学、一线炼、实践验、导向用”等举措,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充满活力、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拓宽渠道选,建立“优苗库”。坚持多渠道发现和识别优秀年轻干部,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拓宽到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对在各领域群众公认、踏实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做到善于发现、敢于选拔。2017年我区通过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面向全区公开选拔年轻科级领导干部18名。2019年机构改革时向街道下沉90个编制,在新招录干部时充分考虑向街道基层岗位倾斜,加大年轻干部招录比例。初入机关的年轻干部,区组织部门会严格按照招录计划和考察程序,将最优秀的干部选入到组织中来。采用政治标准测评、谈心谈话、考察调研、上派学习、下派挂职锻炼等方式,掌握年轻干部表现情况,将品行优、能力强、实绩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发掘出来,大胆选拔使用。
理论学,补足“精神钙”。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发挥党校和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阵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和实用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乡镇党委书记论坛”、“市委党校春(秋)季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提升年轻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依托河南干部网络学院,组织年轻干部参与知识竞赛;举办“山阳红大讲堂•知行论坛”,对全区百余名“90后”年轻干部开展培训,紧扣工作热点、难点、堵点,研究探讨上级政策、分享交流工作心得、创新谋划思路举措,提升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推动年轻干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
强化一线炼,锻造“铁肩膀”。用好基层“大熔炉”,对新提拔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安排到基层一线、中心工作和急难险重工作中任职或挂职,涵育“田间地头干工作”的履职能力。先后选派113名优秀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为村、社区“建强基层组织、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贡献力量;选派1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职,给年轻干部压担子、交任务,促进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经场面、学知识、长经验,逐步成长为“顶梁柱”。
注重实践验,培育硬本领。开展年轻干部选题历练活动,组织全区各单位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拟定“实践课题”,并从中筛选出12个课题,年轻干部围绕所选课题分组开展学习、调研、讨论,促进年轻干部在服务中心工作、破解工作痛点中有所提高、有所作为。搭建成长“孵化器”,先后选派24名年轻干部到深圳、杭州等发达地区及省市经济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树立导向用,激活“动力源”。树立“忠诚担当怎么看,急难险重事上见”导向,持续大胆提拔重用优秀年轻干部,关注选调生成长,及时提拔重用。将村、社区第一书记工作经历作为提拔条件,共提拔重用第一书记20人。从社区干部中提拔科级干部4人、招录公务员1人,激励年轻干部积极到基层、到一线摔打成长。2019年机构改革后,全区40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35岁以下年轻干部数量翻了一番,街道35岁以下党政正职占比达16.67%;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政治过硬的优秀事业身份年轻干部,及时调任公务员岗位,解决公务员身份,调动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供稿: 山阳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