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武王街道从打造党员学习交流“微”平台入手,着力抓好“基础保障,模式创新,机制引导”三个方面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夯实基础,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阵地“广”起来。依托街道各村党建综合体、党员活动室等,建立固定阵地,设置专用会议室,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上墙要求,公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安排清单,定时定点开展支部活动。积极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党员亮身份等活动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建立学习教育流动阵地,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进片区、进家户,方便党员参加,吸引群众旁听。运用“互联网+党员学习模式”,探索建立党员学习交流平台,用微信新媒体搭建党员学习教育线上阵地。为增强阵地建设软实力,东孔庄村成立一支由村干部、老党员、致富能人等6人组成的微宣讲队伍,每月定期入户开展微党课宣讲。
创新模式,让党支部生活“活”起来。充分发挥微信互动特点,在街道机关、农村、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微信平台,实现微信全覆盖。及时把支部党建、帮扶党员情况、身边先进典型、“三会一课”学习内容、重大会议议题等以微信的形式向党员发送,引导广大党员在微信中侃侃而谈、深度交流,根据党员“点单”需求,合理安排“三会一课”,尊重党员意愿,调动广大党员通过微信参与党组织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让微信成为群策群力、解决难题、了解党员思想动态的重要场地。开展每周“微党性教育十分钟”,通过微信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传递党课内容,让党员谈学习微体会。“微党性教育十分钟”的开展使外出党员、流动党员、有事不能亲自到场学习的党员能够通过微信了解党课,切实解决党员不集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参与率。
机制引导,让党员责任意识“强”起来。健全党员“三亮三诺”机制,鼓励党员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照片、亮出服务承诺,践行承诺内容,接受党组织的评议。今年,全街道9个农村党支部100余名党员认领了街道设置的脱贫攻坚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法规宣传、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10个不同类别志愿服务岗位。疫情期间,邓庄村困难户李海霞家大棚蔬菜滞销,党员邓栓群了解情况后,发动村里10余名党员多方联络,并与菜农一同下地摘菜,分装打包,畅通销路。同时,制定《武王街道党员分类管理办法》,将党员分成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等6种类别,对各支部不同类别的党员按照工作业绩、服务群众、攻坚克难、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加积分管理,登记情况纳入支部季度评议会统一确认,并在各村党建微信群予以公布,把党员成绩“亮”出来。调动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制发《武王街道“微心愿”工作方案》,发动机关党员、村“两委”干部到村,以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群众最关心的“微心愿”,收集“微心愿”纳入“三会一课”进行分类、督促、评议。依托党小组会,按“微心愿”难易程度分成3类,并根据党员技能,把“微心愿”“领”回家;依靠支部委员会,督促党员限时推进、“微心愿”限时办结;借助支部党员大会,评议党员解决群众“微心愿”情况,并记入党员纪实管理档案。利用微信群公布结果,将党员解决“微心愿”“晒”出来。引导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共同监督,有效提升党员服务意识。
供稿:马村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