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铺了柏油路,又宽又平,不管是晚上出去散步还是骑车、开车都方便多了!”中星街道高岭村村民高兴的说。
近年来,山阳区持续抓好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培养使用,从精准选派培养、明确目标任务、坚持严管厚爱等方面,促进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努力把支部带强、支书带优、党员带好,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精准选派培养,干部素质突出“专”。山阳区从有利于解决派驻村(社区)突出问题出发,注重将政治强、作风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四型”干部选派到村(社区),截止目前已先后选派113名干部任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对新任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开展任前培训,明确职责任务、熟悉政策法规、掌握工作方法;围绕党建业务、村居巡察、法制乡村、平安乡村、文化乡村、人居环境、三清整治、经济发展等内容,利用外出观摩、专家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强筋壮骨,打牢能力基础。今年已先后开展座谈交流、外出观摩等 15 次。
明确目标任务,帮扶成效暖民心。山阳区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帮扶、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四项基本职责,明确13项重点任务,以“八个清”(村居情况清、社情民意清、两委干部情况清、村居务工作清、集体经济情况清、贫困户及信访户情况清、薄弱原因清、发展思路清)为抓手,推动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星街道高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翟惠熙与村两委干部结合,以党建为抓手,打造了集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和儿童乐园为一体的高岭村党建综合体;建设幸福院为村内老人提供家庭温暖;规划修建两条柏油路,目前村中路段已修800余米,高岭村逐步实现了“软弱涣散村”的华丽“嬗变”。区住建局驻李河村第一书记郭江,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村委会出资、村民自筹资金等,对全村6条、共3500平方米街巷进行了修缮、硬化。目前,该村已修缮、硬化街巷4条、共2000余平方米,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称赞。
坚持严管厚爱,考核激励重“实”绩。制定《山阳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社区、实业公司党建指导员管理办法》,树立崇尚实干、尊重实绩的考核导向。采取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以月为周期,由街道党工委向选派单位反馈上月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工作鉴定;年度考核由区委考核组负责,结合日常管理和群众评议等情况,确定考核等次;任期考察由区委组织部牵头,重点考察驻村(社区、实业公司)期间“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情况。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察结果作为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落实关心关爱政策,定期安排体检,确保第一书记安心安身安业。近年来,共提拔重用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22人。
供稿:山阳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