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俺村的党建综合体建成以后,大人小孩没事都是往这跑了,有时候哪家来亲戚朋友了,村里人也要带着来村史馆逛一逛。”谈到党建综合体,月山镇上庄村的支部书记牛国爱这样说道。
今年以来,博爱县按照党建综合体建设“三化四聚”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统筹、聚合力、破难题,一手抓特色、树样板、强服务,将党建综合体建设纳入全县“五位一体”督查重点,月建月督推进党建综合体扩面,总结提炼支部精神,破解党群服务人员短缺瓶颈,一村一品打造党建综合体示范标杆。
支部精神打造特色名片
在党建综合体建设中,博爱县注重借助当地原有的历史根基,建设与村民有关、与历史相连的红色阵地。通过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红色资源文化,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支部精神,党建阵地一下子“活”了起来。
“王庄村挖掘百年村风中的‘憨厚’文化作为精神传承,提炼了‘憨厚朴实干大事’的支部精神,与高庙村开展支部联建,合力叫响支部名片,干部们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清化镇王庄村支部书记王志敏自豪地说道。
图王村的“担当、大爱”,大屯村的“爱拼敢赢”、齐村的“三齐”、南道村的“三领”精神……这些各具特色的支部精神凝结了本村的特色文化、精神风貌、民俗风情,通过传承良好村风,树立党建品牌,阵地建设和服务都实现了上档升级。
多措并举破解资金窘迫
“俺村党建综合体的建成,离不开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党员群众的付出,这才有了西金城村的今天!”西金城村支部书记陈纪感慨道。西金城村党建综合体整合县文广旅局、人社局等部门力量,配置了用于发布就业信息的大屏幕,建设了文化广场、村史馆,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像西金城村一样,博爱县其他村在党建综合体建设中,最大的问题也是资金短缺。为此,博爱县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引入融资模式、争取县财政支持、流转盘活闲置宅基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多种方式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一方面我们编制了总投资7044.5万元的融资项目用于支持党建综合体建设。另一方面,整合县财政和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对党建观摩和每月督查验收排名靠前的村进行资金奖补,累计奖补资金200万元,同时,对接民政局为王庄村、南道村等28个村建起了老年幸福院;对接文广旅局为西金城村、许湾村等补助资金120余万元用于建设提升文化舞台、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村史馆等。”博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裴文肖说。
“五股力量”充实服务岗位
随着党建综合体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幸福院、村史馆、农家书屋等功能室越来越多,但服务群众的人手却越来越不够,甚至部分办公场所出现“抢”村干部的现象,党建综合体运行陷入了窘境。
如何突破这个困境?博爱县提炼支部精神为党建综合体铸魂,整合服务队伍为党建综合体赋能,有力地提升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解决党建综合体运营难题。
“应芬这儿太好了,每天免费供应一日两餐,还有志愿者提供贴心服务,我很喜欢这儿,每天都来。”王庆朝老人是月山镇前庄西村的一名孤寡老人。自从图王村村委副主任杨应芬创办村老年幸福院后,先后招募了28名志愿者,为全镇33名老人和28个孩子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地充实服务力量,博爱县以党组织为核心,动员组织热心村务的离任村干部、无职党员、乡贤能人、自组织发起人、社会志愿者这“五股力量”,组成党建综合体“1+5”服务队,全程参与党建综合体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目前,在博爱县各村的党建综合体中,到处活跃着“1+5”服务队伍的身影,有些人已经成了党建综合体的“服务明星”和“人气王”。
长效机制做实党群联心
“将议事和联户情况都上了墙,既方便群众知晓有事找谁,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务治理的积极性。”磨头镇大屯村支部书记马章禄说,“你看,俺村不管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还是村容村貌,村里大事小事,固定每周六集体商议,集体商议的结果公示后,大家都心服口服,少了很多麻烦事。”
博爱县推广“一联三制”网格工作法,用网格服务基层治理,推动服务“零距离”和工作高效落实;推行“周六议事”,深化“六必到、六必帮”制度,全方位收集意见和问题,集体商议、找办法,累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860余件;创新运用“1+3+N”治理模式,以党支部为引领,村委会、监委会、理事会三会协调,群众参与更加广泛深入,体系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党建综合体建起来后,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今年以来,博爱县坚持开放合作原则,鼓励将党建综合体部分功能室进行租赁,与社会组织开展长期合作,实现场所共用、利益共享。
“俺村修建了占地10亩的标准化足球场,通过对外出租与‘未来星’培训中心开展合作,不仅让本村和邻村的小孩们在自家门口练足球,为家长们省下不少心,还实现分红5000元。”许良镇南道村支部书记郑富会介绍道。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