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支部贴心,小区暖心!博爱县楼院小区治理有妙招
发布者:焦作市委组织部 | 日期:2020-12-03 | 阅读:311

  11月30日,晚上7点不到。

  “老李,走,门口组织活动开始了,健康讲座去晚了就抢不到'沙发'了。”

  “好,一块儿,正好也到交党费时候啦!”

  说话的是博爱县犇鑫园小区党支部2名离退休党员。小区党支部成立后,两人经常相约到党员活动室参加活动。

  今年以来,博爱县紧扣楼院小区治理难题,以“双报到、双服务”创建幸福楼院为抓手,充分发挥乡(镇)党(工)委主体作用,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县直单位党组织帮扶,动员小区居住党员亮身份等方式,在全县135个楼院小区以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组建党支部44个,实现小区党组织100%覆盖,全县“三无楼院小区”里的大事小事终于有党组织牵头。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帮扶县直机关党组织、党员、楼院居住的党员积极服务楼院小区建设,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1.png

做强“主心骨”,难题有人管

  鸿昌街道地处博爱县城中心,下辖62个居民小区,约有八成是老旧小区。小区内的大事小情缺少主心骨,治理难题不易破解。

  水利局小区是问题比较突出的老旧小区,亟待改造。改造经费是集资,还是“等靠要”?居民们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小区党支部成立后,迅速行动,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召开会议,征集了小区居民的意见,最终形成了“街道‘以奖代补’一点、分包单位帮扶一点、小区居民自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楼院升级改造。

  改造后的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粉刷墙体、设计版面、开展“智慧楼院”试点建设,安装人脸识别电子门禁系统,使更多居民增强了“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如今的小区楼道脏了,有人扫;电动车倒了,有人扶;垃圾掉了,有人捡;小区蜕变成了有温度、有内涵、活力的幸福楼院。

甘做“黏合剂”,架起连心桥

  随着小区发展的步伐,居住在早期建成小区里的居民对幸福楼院的期盼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对文体活动的需求尤为突出。

  家住清化镇街道兴华小区的王阿姨常说:“我们小区要是有个茶余饭后户外活动的场地该多好啊!”她的心声也是很多老旧小区居民的期盼。

  兴华小区北临玉祥路,建设之初没有活动场地。一些居民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在小区附近增设活动场地,但受多种因素限制迟迟没有得到落实。

  小区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协调县体育局、城管局等部门在小区门面房空地免费安装健身器械。但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小区党支部多次深入有门面房居民家中做工作,几经周折这些居民终于理解了。

  “自从安装了健身器材,小区居民文体活动更丰富了,关系更融洽了,脸上笑容也更多了。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党支部要多发现居民生活中的需求,尽可能多提供服务。”党支部书记郭集体说。

2.png

争做“贴心人” 办好暖心事

  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各小区通过自荐、支部推荐、民主推选等方式成立党群议事会,一个个热心肠凝聚在一起,带动了小区越来越多的党员和居民参与小区建设和管理中,多维度服务小区居民。

  “俺家去年要了二胎,老人不在身边,二孩生病了需要去医院,大孩又不方便带去,每次我总是找毕姨帮忙,把孩子放她那我放心”小区里的年轻妈妈小李激动地说。

  “原来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因为安全感缺失、疑心重闹了不少家庭纠纷。多亏了毕姨经常来家里帮忙,开导我,才算度过艰难时期,现在都走上正规了。”

  65岁的毕兴珍就是大家口中的“毕姨”,她是中山路小区党群议事会会长,小区“大妈巡逻队”队长,也是小区居民的“大家长”。每次谈到她,居民们都滔滔不绝,不由竖起大拇指。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已延伸成“红丝带车队”“和事佬协会”“红袖标环境卫生服务队”等,带动了小区从“生人社会”向“熟人小区”转变,解决了居民不少烦心事儿。小区的事小区管,热情服务赢得居民信任。

  楼院小区党支部成为坚强堡垒、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凝聚了党群共识,使党的声音和要求及时传达到基层,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开启了博爱县全域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格局,小区环境优美了,党群关系和谐了,小区更有温度了,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很大提升。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主办单位: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凯鸣科技

ICP备案号:豫ICP备10022397号-2

焦作先锋

焦作党员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