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中站区龙翔街道赵庄村按照“红色资源+绿色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施“红+绿”乡村振兴新模式,全力打造党建综合体,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凸显,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显著,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爆棚。
选强配优、狠抓管理,建强队伍蓄动能
一是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建设一支觉悟高、魄力足的“核心”队伍。赵庄村“两委”班子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展述职评议和“人人讲党课”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目前, “两委”班子共开展述职15次,讲党课21次。二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的“尖刀”队伍。深入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扎实开展党员积分定星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妥善运用“红黄蓝”预警处置接受教育管理。今年疫情期间,赵庄村37名党员主动请缨到防疫一线,全力守护美丽家园。三是加强乡贤队伍组建,建设一支能议事、会谋事的“智库”队伍。利用党建综合体积极开展农民丰收节、党群恳谈会等节会活动,组建乡贤议事会,选聘退休教师、乡贤能人、致富能手等担任议事会成员,设置党群联心服务日,引导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目前已开展议事活动8余次,解决各类问题30余件。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优化阵地搭平台
先后投入500余万元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轴心,党员活动室、乡贤议事厅、乡愁记忆馆、日间照料中心、红色书屋等多功能活动阵地向轴心集聚,红色培训学校、八英广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太行八英馆、田园综合体为特色的“一轴五翼四特”党建综合体。针对村内老年群体,积极发挥村医和家庭签约医生的专业优势,让村内老人小病不出村,餐餐有热饭。目前,赵庄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已成为农村特色农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乡贤议事厅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孵化地,乡愁记忆馆(村史馆)成为创造集体记忆、促进邻里互动、促进文明新风的助推器。
补齐短板、积厚成势,蓄势待发劲头足
一是注重“扶志”,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坚持开展“一起看扶贫”活动,每周五组织贫困户代表集中收看全国各地的脱贫故事,用真人真事感化教育身边人。目前,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全村55户107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二是注重“扶智”,提升思维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实例引导等方式,开拓贫困群众的眼界、视野,训练贫困群众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目前,全村8名贫困群众参加过就业培训,23人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三是注重“扶质”,塑造持久效益。市政协先后协调、争取各类资金100余万元,为赵庄村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协同高效显活力
坚持以红色项目带人流、育人脉、聚人气。先后整理出版《儿童团》、《历史的回忆》等书籍。大力实施八英广场、太行八英馆、红色培训学校等红色教育观光项目,修建了全长18公里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和全长4公里的窄门村红色旅游健身步道。目前,太行八英馆、八英广场(农产品交易市场)日接待量达3000余人次,已成为全市人民沐浴红色恩典,传承革命意志的精神摇篮。
坚持以绿色项目促发展、惠民生、利长远。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辖区 9 个自然村的水电网改造、主干道绿化亮化、护坡道路修建、移动信号塔等基础工作。盘活高窑河自然村现有的48座房屋及部分闲置宅基地,融入乡村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植被古木等,大力发展民俗产业,谋划了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余万元,旅游综合体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供稿:中站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