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激发自治活力,山阳区用这些措施创新基层治理
发布者:焦作市委组织部 | 日期:2021-03-19 | 阅读:340

  山阳区深入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群众自治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路径,以基层支部为核心、社会组织为依托、群众自治为基础、公众参与为主体,培育了“冬香好妈妈工作站”“老魏工作室”等40余个红色组织,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山阳区被评为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发掘资源,创新治理模式。山阳区是中心城区,也是老城区,基层治理任务繁重,仅靠街道、社区力量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较为集中,有一大批政治觉悟高、群众观念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山阳区采取思想发动、党员带动、制度设计、资源保障等方式,支持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创办“红色工作站”,组织群众开展社会治理和志愿服务。有66年党龄的魏春来离休后“离岗不离党、初心不褪色”,带动一批“五老”同志,凝聚300余名志愿者,在焦东街道各社区开展文化服务、矛盾调解等8类志愿服务。张冬香退休后仍秉持“共产党员永远不退休”的精神,团结老党员、老同志建立“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带动2000多名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志愿服务。

11.jpg

  党建引领,创新组织体系。山阳区把社会组织党建纳入基层治理整体布局。在组织架构上,把党员组织起来设立社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既解开了党员受隶属关系和属地原则的限制,又把党的工作有效开展起来。在队伍建设上,把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培养成团队带头人,把优秀的群众骨干培养成党员,持续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2017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成立党支部,在各支志愿团队选派党员担任政治指导员,把群众牢牢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先后有93人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2018年成立的东方红街道“袁玲爱心服务团”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先行”,持续开展“孝德联盟”“爱心服务进社区”,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2.jpg

  “三治融合”,创新治理实践。社会共治,架起“连心桥”。发挥社会组织来自群众、扎根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其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四城联创、老旧小区改造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中来。艺新街道“老兵志愿服务队”主动承担义务巡逻、疫情防控卡点值守,被居民亲切称为不知疲倦“老黄牛”。循法而治,当好“调节器”。山阳区打造“两香工作室”,建立9支“红色调解队”,拥有981名调解志愿者,调解纠纷800余起,成功率达98%以上。太行街道宏兴社区“家事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调解范围由初期的2个城中村、8个楼院,到现在实现太行街道辖区全覆盖。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东方红街道“谢瑾如爱心服务团”在小区开办“第二课堂”,带领青少年先后策划和书写黑板报820期、举办书画展26期、家教专栏135期、爱心帮扶500余人次。谢瑾如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3.jpg

  放大效应,共享创新成果。山阳区及时总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方法,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开展“两全三化”专项行动,努力推动党的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和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设立考核激励资金,推进各类党组织晋档升级;推行星级考评管理,引导带动广大党员在服务居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中当先锋;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开展互补式服务,40余个红色组织,涵盖了公益服务、矛盾调解、红色教育、帮困解难等众多服务领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供稿:山阳区委组织部

主办单位: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凯鸣科技

ICP备案号:豫ICP备10022397号-2

焦作先锋

焦作党员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