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雨而行!
温县党员干部在防汛一线筑牢红色堤坝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刻不容缓。
自河南暴雨预警发生以来,温县紧急安排部署,把防汛抢险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推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汛抢险一线高高飘扬。
闻“汛”而动,高位谋划部署
道路积水、树木倒伏、旧房坍塌都是暴雨天气的衍生物,为防止产生次生灾害,祥云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向全镇发出“三排查三告知”通知,对重点人员、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县委书记杨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并带头深入到人民大街南段、育才街与振兴路交叉口、老蟒河等处实地调研。组织部门迅速行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行动起来,筑起“红色堤坝”。温县发布、温县先锋、温县交警等微信公众平台先后推送“汛期自救小常识”“温县这些路段积水,请绕行!”等信息30余条,提醒群众出行注意安全。各乡镇(街道)以实效实用为目的,组织开展防汛实战演练,确保在险情出现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有序的启动应急机制,实施救援工作、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雨”为令,凝聚各方力量
“大家迅速到各责任片区,提醒居民加强防范!”持续的强降雨导致温泉街道几条地势低洼的街道严重积水,个别楼房涌入雨水,温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冬林迅速带领党员干部做好应急防汛工作。
温县坚持把防汛抢险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持续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转化,结合“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活动,做到力量下沉、资源下沉、工作下沉。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全部驻守到包联乡镇,坚守防汛一线协调、指挥;11个乡镇(街道)、村党组织,加强巡逻值守,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村“两委”干部、262名乡村振兴指导员,带头工作、分片包干;水利、公安、应急、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水电和通讯畅通。自7月17日防汛工作进入战时状态以来,全县已有663个基层党组织和13000余名党员,主动投身到防汛抢险的主战场。
向“险”而行,彰显先锋本色
“一分队到济河堤接应二分队,三分队在村内排查排水情况,四分队接应五分队到沁河河堤巡防。”
7月20日早7点,风急雨狂,大雨如注,武德镇亢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富防汛安排的话音刚落,20名党员就又冲入雨中。全镇600余名党员报名参与防汛抢险,沁河堤每隔600米就设一个党员战斗营,109支党员志愿服务队24小时在堤坝、沿河村庄轮班值守,排查处险。“看到党旗,群众心里就有底了!”亢村59岁的村民王景孝,也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防汛值守。
住建局组建7支党员干部抗洪抢险队,冒雨“逆行”赶赴新建街、人民大街、育才街等积水严重路段,清理排污口、打开雨水篦、设置警示牌、发动抽水机,排除道路积水,有效避免了积水路面发生危险事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哪里有汛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温县的党员干部第一时间站出来、冲出来,他们用满身泥泞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冲锋在一线!
武陟县党员干部这样答好“防汛考卷”
连日来,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使得城区内涝,河水上涨。武陟县上下闻“汛”而动,党组织擂动战鼓,党员吹响先锋号角,县领导、包镇街工作组全部下沉指导防汛工作,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城市排涝、堤坝巡查、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用实际行动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筑起防汛“指挥塔”。面对愈加严峻的汛情,武陟县及时对防汛组织体系进行调整完善,建立黄沁河左右岸全覆盖的三长、三班、六有“336防汛工作机制”,有序开展防汛工作。
三长是指由防线长、防段长、组长,组成三级防线体系。防线长,由县级干部和包乡县级干部担任,主要负责清滩、巡堤查险、应急抢险救援等工作的具体指挥。防段长,各乡镇根据辖区防段长度,由班子成员担任防段长。各乡镇将各防段长任务分为若干责任段,由乡镇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或包段县直单位干部任组长,带领4名左右组员,负责值班值守、巡堤查险等工作。三班,即每个责任组严格实行三班倒制度,24小时全天候值守。六有,即“自身防护有保障、及时清滩有措施、巡堤查险有时效、应急救援有工具、抗洪抢险有机械、现场指挥有标识”。
全县90余家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闻“汛”而动、积极响应,115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城市内涝巡查,77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沁河堤防责任段巡查,通过成立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宣传,挂图作战,织密防汛“监测网”。结合防汛基本情况和重点点位情况,按照预先绘制的防汛作战图,落实挂图作战,确保精准调度指挥。武陟县气象局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报指挥部研判处置。武陟县融媒体中心实时将防汛通知在微信公众平台、云上武陟APP上更新、发布。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向全县群众发布防汛预警信息及防汛知识。各乡镇街道通过微信群、大喇叭播报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号召群众做好防汛措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能力。各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对贫困户和边缘户房屋安全进行重点排查,对出现安全隐患的房屋,迅速安排撤离,并及时处理,尽最大努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消除於堵“隐患田”。“党员干部跟我来!”,在北郭乡高余会村支部书记高福旺和涧沟村支部书记陈小软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和多名党员冒着大雨,不顾自身安危,带着铁锹、麻绳等工具一头就扎进了二四区严重堵塞的涝河河道。在多名党员的齐心合力下,涝河河道中翻倒的树木被全部清除干净,排水重新恢复了正常。“这次的汛情就是对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考验。如果党员不讲义务,不讲责任,不讲担当,那么党员就发挥不了应有的示范作用。”陈小软书记如是说道。
北郭乡西余会村驻村第一书记杜宝玉,在暴雨中挨家挨户排查村民房屋漏水、雨天用电、生产生活安全等问题。
西陶镇古城村支部书记田小三在低保户褚金星家中弯腰屈膝,俯身伏地,趴在水沟一旁,把手伸进下水道掏淤泥、捞杂物,清除因水沟堵塞导致的地面积水。
多日的暴雨使得白马渠不堪重负出现局部坍塌,行进车辆发生意外事故,嘉应观乡二铺营村支部书记李林哲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跳进水里救出落水者,并指挥吊车拉出车辆。
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一个个冲锋在前的党员,是他们凝聚起众志成城防汛抗灾的“红色长堤”,是他们消除掉一个个能变成夺命洪水的小小“隐患”,他们是这风雨中最暖民心的靓丽风景线。
坚决做到“三个带头”!
马村区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中挺起“红色脊梁”
连日来,面对防汛抗灾“大考”,马村区广大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坚决做到“三个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在防汛救灾中挺起“红色脊梁”。
带头坚决贯彻防汛工作总要求
马村区各级党组织闻“汛”而动,组织动员和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落细落实防汛工作要求,结合“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活动,深入村(社区)一线进行防汛知识大宣传、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对堤坝桥梁、建筑工地、低洼处、农村(社区)危房等防汛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排查整改防汛隐患22条,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拉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做到全覆盖、全天候备战、全方位巡查。严格落实分包责任制,备足防汛物资,加强应急值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险情灾情,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同时加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临灾前应急避险逃生演练,截至目前,共发布气象灾害信息预警信息61次,开展各级防汛应急演练10次,全面提升灾害应急和风险管理能力。
带头履职尽责,强化汛前准备
马村区各级党组织闻“汛”而动,组织动员和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发扬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落细落实防汛工作要求,结合“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活动,深入村(社区)一线进行防汛知识大宣传、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对堤坝桥梁、建筑工地、低洼处、农村(社区)危房等防汛关键部位进行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排查整改防汛隐患22条,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拉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做到全覆盖、全天候备战、全方位巡查。严格落实分包责任制,备足防汛物资,加强应急值守,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险情灾情,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救援。同时加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和临灾前应急避险逃生演练,截止目前,共发布气象灾害信息预警信息61次,开展各级防汛应急演练10次,全面提升灾害应急和风险管理能力。
带头冲锋在一线,当好群众主心骨
马村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带头坚决贯彻防汛工作总要求、带头履职尽责,强化汛前准备、带头冲锋在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他们无惧危险、全力以赴,用平凡的坚守守护辖区群众的安全,锻造了一支支不怕艰险、迎难而上的马村防汛“铁军”。迅速组建由党员、消防队员、民兵、焦煤集团救护大队等1156人组成的80支“应急救援队”,设立“党员责任区”、推行“党员联系户”,签定“党员请战书”,他们以“最快速度”“最强队伍”“最硬手段”为辖区群众筑牢“防汛墙”。
暴雨无情人有情,马村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以实际行动为群众筑牢抗洪防线,在防汛救灾中挺起“红色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