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得防汛抢险重大胜利后,修武县迅速贯彻落实省、市组织部门关于救灾物资精准发放、精准配送的指示精神,将主战场转移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以深入推进“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为抓手,向全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接续战斗、共建家园的动员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画好党建引领灾后重建“同心圆”,为加速恢复全县经济社会秩序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精准施策铺好“路子”。按照“因人施策、因需调配、精准帮扶”的原则,开通救灾物资输送“绿色通道”,将联户党员干部收集到的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进行汇总分类,针对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个体工商、畜牧养殖等不同从业群体,根据各村(社区)、迁安救助点实际情况,精准快速安排救灾物资发放,重点向交通不便的山区乡镇、受灾严重的沿河乡镇和救助场所倾斜,向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受灾严重农户倾斜,确保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达群众手中。82家县直机关党组织针对分包群众的现实需求,走街入户为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解群众燃眉之急,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累计向全县34个迁安救助村送达饮用水13000箱、方便面11800箱、猪肉230斤、被褥267条,牛奶、蔬菜、面粉、食用油、炊具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轮椅拐杖、女性用品、书包、作业本等妇幼老弱群体的必备品,已足额配送至各乡镇和迁安救助点,中心城区和各乡镇已完成防疫消杀,县内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服务群众结好“对子”。持续发挥联系与服务群众制度优势,依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补、立体全面”的双联暖民服务网络,县直单位2300名党员干部深入到8个乡镇187个行政村、城区7个社区211个楼院小区,走进分包群众家中,倾听民声民意,详细了解受灾情况、困难问题,组织群众开展卫生防疫、生产自救、排污清淤等灾后恢复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
下沉一线压实“担子”。紧扣“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活动主题,把问题化解精准率和服务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向一线党员干部压“担子”、交任务。要求党员干部村村必到、户户必进,聚焦灾后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倾听民生民意、收集隐患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找准症结,精准发力。县委组织部派出6个工作组逐村指导联户党员干部“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工作落实,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乡镇、村(社区)两委、联户党员“三位一体”联系群众机制高效运行。
培养干部搭起“台子”。坚持在基层一线锻炼、培养干部,将“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作为检验干部作风、考察干部素质的重要平台,通过深入群众为民解忧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该县组织部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把考核“指挥棒”立起来、用起来,将问题收集精准率、问题化解率、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通过查阅问题台账、实地查看问题解决情况、回访困难群众了解联户党员干部服务情况等措施,全面掌握各单位党组织和联户干部的工作成效,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干部成长搭好“台子”。
党建升级擦亮“牌子”。在“入户访民情、我来办实事”活动中,该县党建六项制度持续释放效能,实现了与本次活动无缝对接、紧密融合、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活动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联系与服务群众全覆盖制度解决了谁来服务、为谁服务的问题,解决难题隐患制度破解了群众诉求谁来办理、如何办理的问题,体现党建元素制度让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亮明了身份、增添了责任感,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同感、信任感进一步提升,找到了党群联手、共克时艰的最大“公约数”,党建六项制度在“访灾情、办实事”活动中进一步得到优化升级,“党建美学”金字招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