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全市“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大幕初启,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宣讲活动,在全市掀起了追“星”热潮。
“对照标准加油干,年底评比当示范……”
这是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宋国庆编写的创建“五星”支部七字歌。
“‘五星’创建提的好,个个身上有指标……”
这是武陟县小董乡编写的创建村“五星”七字歌。在武陟县,乡村基层传唱的七字歌版本繁多,还有的直接被选为宣讲团授课讲师的精品课件。
学员们纷纷对武陟县在“五星”支部创建中的超前部署和提前预热点赞。
从一开始,“五星”支部创建在武陟县就是高站位。
不过,“创”的激情中是否有“干”的真劲头,才是核心。
8月初,记者再次走进“七字歌”的创作地之一小董乡,看到的是全乡党员、群众正团结一心,深度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火热场面。在前期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大家已将工作重心由“全覆盖”转向“抠细节”,从“扫脏”转向“维净”,全力向生态宜居星冲刺。
环境美了,生态“亮”了,“星光”闪耀的小董乡,产业更兴旺,百姓生活更幸福。
小董乡的改变,只是武陟县“星光”闪耀的一个缩影。
从一开始的高标站位,到随后的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谋划、高标准落实……武陟县始终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首要任务。
“五星”创建之路,武陟县步履正铿锵。
以上率下抓创建,铿锵的创“星”步履里,第一步动力强劲。
创建伊始,武陟县就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更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基层调研,督导创建工作。
由县委组织部总牵头,县纪委、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等部门分别认领农村、社区创“星”任务,将全年创建目标细化为阶段性任务。与之相配套的,是周报告、月调度、季考评工作机制的迅速落地,为创建工作周周有进展、月月出成效、季度有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7月初,秦迎军主持召开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以《共创“五星”支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题,为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五星”支部创建专题辅导,并发出争“星”最强音——
要全面树立“‘五星’支部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创出来的”理念,确保各项创建任务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更有活力。
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创“星”。
在武陟县,47名县级干部率先垂范,15个乡镇(街道)班子成员主动下沉365个村(社区),帮助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抓落实,激荡起争“星”创优的最强音。
凝聚合力抓创建,铿锵的创“星”步履里,第二步扎稳根基。
创建好不好?实地瞧一瞧。如今走进武陟县,“五星”支部创建各有特色,星光熠熠。
西陶、北郭、大虹桥等乡镇围绕“一村一品”目标,依托菊花园、荷花园、山药基地等村内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拓展水果采摘、观光旅游等附加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龙源街道卢徐店村原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在“四园一场”打造工作中将空闲宅基地打造成接地气、暖人心,美观实用的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休闲游乐、耕种采摘的乐趣。
龙泉街道三郭社区则探索推行“113451”工作思路,梳理出“白色达标、黄色问题、红色负面”三类清单46项,清单化推进了党建有力度、服务有精度、治理有法度、文化有厚度、生活有温度的“五度”社区建设。
精品案例数不胜数的背后,是武陟县凝聚的“创建合力”。
该县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机关包村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组成研判小组,结合村情实际,制订创建规划。在村自评、乡初审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宣传、政法、统战、民政、人社、医保、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配合,逐乡镇(街道)逐村(社区)进行“过筛子”。审核结束后,结合“家底”情况和存在问题,科学制定2470余条创建措施,为全力创“星”找准发力点。
立足于让基层党员群众明白“为啥创”“创什么”“怎么创”,通过制作短视频、编写顺口溜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发动,在全县营造出人人知晓、广泛参与、常态创建的浓厚氛围。
将软弱涣散村整顿作为创建工作“抓两头带中间”最重要的一环,在确定1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基础上,坚持“抽硬人、硬抽人”,从相关部门精准选派18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队员)。
创新载体抓创建,铿锵的创“星”步履里,第三步实现飞跃。
在武陟县始终有一种理念:“创建‘五星’支部不在一乡一县争高低,而是在全市全省论英雄,要‘跳起来摘桃子’!”
优中创优,除了有毅力、有合力,更得有创新。
创新之举,在“挂星立标”——
全县统一设计制作“五星”支部挂星立标创建公示牌,在各村(社区)党建综合体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将公示牌上每一项创建目标内容都精细到岗、明确到人。进一步将创星情况分为“自评达标星、季度达标星、季度空白星”三种,星级情况根据每季度考核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挂星立标”是动力,也是鞭策,让各基层党组织纷纷拿出特色实招。
西陶镇组织辖区22家优质企业与22个村签订“联姻”协议,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嘉应观乡中水寨村聚焦特色农业,依托农业合作社,开发53.3公顷特色农业生态园;木栾街道后牛村已改造背街小巷5条,修建道路管网2500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创新之举,在“三单机制”——
“三单”即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共建项目清单。县直各单位主动融入创建工作,在开放活动场所、提供资源支持、开展专业培训指导、参与公益服务等方面,列出资源清单;各乡镇村街党组织全面征集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等,建立需求清单;聚焦基层最急需、群众最期盼的问题,由县直单位和乡镇村街党组织结对联合、确定共建项目清单。建立“三单”,把“攻坚战”变“持久战”,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格局再升华。
创新之举,在“五创四治”——
总结在党建引领农村(社区)“五创四治”工作体系实践过程中独有的武陟经验特色,将现有的工作体系与“五星”创建相融。
一方面对“五创四治”工作体系延伸拓展,整合县、乡、村三级干部资源和协商工作体系,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畅通、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并通过“奖补老人”“奖励儿童”等方式,探索形成“一人违规、全村知晓、人人相关”的利益挂钩机制,激发基层群众的创建热情。
另一方面,将创建任务细化落实到网格化管理之中,全面提升创建精细化水平。通过机制融合做到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等多方力量融合,使创建动力更足。
高位推进写精彩,步履铿锵追“五星”。
下一步,武陟县将再盘点、再谋划、再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让优势更优、亮点更亮,追“星”的步履更铿锵。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新瑞 杜挺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