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基层党建|擦亮老区“红底色”,修武县西村乡用这些措施发展山区“绿经济”
发布者:焦作市委组织部 | 日期:2022-08-15 | 阅读:1065
  西村乡深居太行山区,是修武县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乡镇。2020年前,共有1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占全县贫困村总数的50%,贫困人口3671人,占该乡总人口的21.3%。近年来,在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西村乡不仅于2020年摘掉了“贫困”帽子,还依靠写好开发红色旅游、盘活闲置资产、狠抓山区环境整治“三篇文章”,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成了焦作市民口中的“天然氧吧”和“郊区游”的首选地。绿水青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红色资源成为致富“新引擎”。西村乡保存有修博武中心县委旧址、韩秩吾烈士故居等一批革命遗址,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为实现脱贫致富装上了“引擎”。2019年,黑岩村被确定为党建文化和党史学习教育试点村,成功申报焦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项目,争取资金70万元,启动修博武中心县委遗址改造、村党史馆建设、党员活动中心建设等工程;另一方面加大县级投入,聘请专业团队进行整村规划,改造旅游环线,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力推动革命老区变身发展“高地”。为促进村收益最大化,黑岩村大力发展“沉浸式”旅游体验,推出“红色黑岩”主题套餐,通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探寻一次红色遗址、聆听一堂革命党课、品尝一次“忆苦思甜大锅饭”“我与党旗合个影”等系列活动,增强红色旅游的仪式感和感染力,扩大旅游收入,仅今年“五一”期间,黑岩村就接待游客52批次,集体经济越做越旺,干部群众热情高涨。

图片 

  闲置资产变身发展“聚宝盆”。继金陵坡“云上院子”声名鹊起后,大南坡村异军突起,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昔日的“空心村”奏响振兴“最强音”,主要依靠“三板斧”。一是盘活闲置资源。大南坡完好保存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村队部、大礼堂、供销社、老中学等建筑,对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极具吸引力。因此,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该村引进了一批知名乡村建设、乡村营造专家驻村开展改造行动,不搞大拆大建、杜绝千村一面,以保留在地文化和乡土风貌为原则,对老建筑进行“修旧如旧”式的修复,完整保留传统格局和自然美感,大获成功。二是强力招商引资。依靠老建筑的独特魅力,一批投资商把目光聚集到了大南坡。大队部被改造成“老村小馆”,凭借怀旧风吸引众多游客;荒废多年的供销社经国内驰名的碧山工销社精心运营,成了村内土特产品销售“旗舰店”;7间老旧民房被改造成山区风格的精品民宿,入住价格达2000元,“五一”期间一房难求。三是实施全民动员。眼看废弃宅基地和老旧房屋成了“聚宝盆”,外迁村民纷纷“回流”,或是把宅基地转让给开发商,或是配合村支部推进“一宅变四园”,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一步,在驻村设计团队的指导下自行改造成餐馆或民宿,沉寂已久的小村庄活力再现。

图片 

  人居环境变成山区“金名片”。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依靠得天独厚的煤矿、石料资源,西村乡长期走在修武县经济发展前列。2016年,“北山治理”启动实施,西村乡粗犷型发展模式寿终正寝,年轻村民纷纷迁出大山成了“市民”,留守农民开始发展养殖业,大大小小的饲养场令原本空气清新的山区变得脏乱差。为改变这一现状,西村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推手,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模式,从浅山区2个行政村入手,大力推进户厕改造、污水治理,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乡35个行政村统一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大南坡、金岭坡还先后被确定为焦作市垃圾分类试点村。出台“十不准”规定,拟定畜禽粪污清运及无害化处理实施标准,对全乡饲养户进行大规模培训,对自愿更新粪污处理设备的饲养户,给予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全乡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供稿:修武县委组织部



主办单位: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凯鸣科技

ICP备案号:豫ICP备10022397号-2

焦作先锋

焦作党员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