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腿脚不便,子女又不在身边,多亏俺网格长,经常来家里帮忙,俺的身份证、老年优待证都是他帮忙办理的,非常感谢!”10月25日,家住山阳区太行街道阳光社区水泥厂小区、80多岁的居民刘桂芳说。
刘桂芳口中的网格长就是太行街道阳光社区第一网格专职网格员李海新。作为一名网格员,李海新经常去辖区老人家中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帮忙抬水、洗衣、做饭、送保暖衣物等,他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求。
李海新为民办实事只是山阳区探索“五星”创建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山阳区全面融合城乡基层治理“六大行动”成果,以“网格问事、会商答卷”为抓手,搭建网格、村(社区)、街道和区四级协商议事解决问题的平台,全面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网格问诊”,保障群众小事快速解决。山阳区组织1858名网格员、2013名楼院党群议事会成员、8510名楼栋“一长两员”、4650名联户党员干部等队伍,通过线下走访、线上电话联系等方式,收集民生难题、纳入实事清单。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力争当日解决,确保“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格”。
“村社接诊”,推动问题在基层销号。山阳区依托区域党建共同体平台,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召集,街道包村(社区)干部参加,支部联建单位、结对共建单位和兼职网格员共同参与,召开“两委”会议,研究解决办法。今年汛期,部分村民的老房子存在漏水隐患,为确保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中星街道上马村按照“村社接诊”程序,第一时间召开“两委”会议,决定成立一支由“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员、网格员组成的红色志愿队,全面摸排村内老旧房屋,逐一上门铺设屋顶防雨布,确保万无一“湿”,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整合资源,汇聚难题在街道“会诊”。针对村(社区)层面无法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分包街道的县级领导参加,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街道执法队伍、相关区直部门共同参与,整合力量、集体会商,共同解决。防疫期间,面对社区反映人力、物资“两头缺”的难题,焦东街道党工委立即行动,组织三级联合党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研讨,针对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统一分配调动,以减轻基层负担。
月赛季评,常态督导在区级见效。山阳区建立健全月赛评、季观摩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每月“村社干部大比武”系列活动,各村(社区)展示特色、晒出实效,以讲促学、以讲促干。季度末,由区委书记带队进行现场观摩,以“听讲解、看特色、感氛围、观成效”的形式,了解创建情况,并逐个评分,对排名末位的街道、村(社区)负责人进行组织约谈。通过区级督效,进一步传导干事压力,落实创建任务。
山阳区通过“网格问事、会商答卷”,力争小事不出网格、大事在村(社区)销号、疑难杂症在街道解决,重大问题由区级兜底,以确保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增福祉,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出实效。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江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