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天刚蒙蒙亮,山阳区光亚街道十五局社区的吴大爷已经穿上了红马甲,开启了“走街串巷”的一天。妻子脑干出血,儿子强直性脊柱炎,曾经的生活重担让他喘不过气来。
如今,社区任命他为网格员,“家门口”就业兼顾家庭,区残联帮其儿子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双份收入”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从“救助帮扶”到“自助自立”的转变,是山阳区将主题教育开展成效转化成为民实效的生动实践。该区以“六帮六助”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党建引领全社会救助模式,通过实施“两精准六到位”(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政策保障、医疗救治、就业指导、心理关爱、矛盾调解、督导评估到位),提升困难群体自助能力和意愿,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困难群众而言,帮扶是“及时雨”,更是“雪中炭”。
在富康小学就读的小鲁,母亲患有乳腺癌,姥姥患有糖尿病,面临家庭生活的拮据,时常闷闷不乐,陷入了心理“泥沼”。
为此,社区、街道、学校、民政局开展“组团式”帮扶,小鲁成功申请焦作市爱心助学会困境学生救助每月100元、山阳区关爱困境儿童项目救助1000元,并与家人每人每月申领低保400元。帮扶团队给予节日关怀慰问,每周定期入户回访了解生活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小鲁学业有了进步,脸上洋溢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自“六帮六助”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山阳区定期走访核查纳入帮扶台账的十类困难家庭与特殊群体,实施动态管理,重点关注家庭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提升,通过听群众心声、听帮扶责任组评价,持续巩固帮扶措施,引导困难群体有序退出。
聚焦如何“退”?群众说了算!
该区严把帮扶“退出关”,下发《山阳区“六帮六助”专项行动困难和特殊群体家庭精准帮扶销号方案》,坚持实事求是、规范操作、正向激励的原则,将帮扶对象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
对于困境明显扭转、满意帮扶成效且自愿退出的家庭,由包联人员入户核实研判并提出后续关注建议,街道协商议事小组及联建单位讨论审核并确认帮扶完成情况,由街道解除帮扶关系并制定长期关注、定期回访措施。对于帮扶暂未完成或还有其他困难需求的家庭,第一时间跟进并调整帮扶举措,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为了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落到实处,东方红街道建立帮扶1212工作机制,强化帮扶对象的动态调整;焦东街道实施“一入二讲三查四问五帮六出”的“六步工作法”,强化帮扶全流程把控 ……一张张帮扶销号一览表,不仅是一个个群众的“满意”认可,更是一册册优异的“民生答卷”。
做好帮扶退出“后半篇”文章!
帮扶责任不卸。为了避免数字帮扶、虚假帮扶,该区将各街道动态帮扶退出情况纳入专项行动问责考评内容,并通过双周督导开展“回头看”,由区、街道两级定期对各村(社区)已解除帮扶家庭进行随机抽查、回访评估,确保销号不反弹。
帮扶力量不减。山阳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链接“双报到”资源“线”,推动全区26名县级领导,53家区直单位、1040余名党员干部“四下基层”,常态化开展“六帮六助”专项行动、“立足岗位作贡献”“入户访民情 我来办实事”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截至目前,山阳区累计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发放保障金590余万元,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贴25.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26余万元。累计纳入台账管理的困难和特殊群体家庭788户1665人,已通过有效措施解除帮扶关系396户770人。
供稿:山阳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