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中站区:坚持“四个聚焦” 绘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者:焦作市委组织部 | 日期:2024-08-15 | 阅读:2523
今年以来,中站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坚持“四个聚焦”助力农村产业全面提升,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党建赋能”,夯实产业发展组织基础。中站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工作抓手,全面激活各级党组织红色动能,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创新组织形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民情相通”原则,在全区打造龙翔山红色文旅产业片区、西部经济服务片区、府城都市农业片区,由片区党委统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抱团发展、错位竞争、统一运营、利益共享”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已规划建成3个区域化片区党委。优化发展模式。根据各村不同资源优势,创新推行“联合党委+合作联社”运转模式,通过成立运营公司将产业发展融入生产经营活动全链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推动跨村产业联合党委发挥出最优质效。凝聚各方合力。联合党委横向吸纳文旅、农业农村、住建、财政、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力量,由相关部门派出专人担任联合党委委员,助推聚合各部门人力、财力集中使用,合力发展。截至目前,三个片区党委已覆盖行政村20个,其中龙翔山红色文旅产业片区已完成北部山区14个村全覆盖,并打造了有商标、可溯源、无公害的“几品龙翔”土特产品牌。

聚焦“农旅资源”,助推产业发展联合共赢。中站区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突出经营联结。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助推连翘、白沙杏、桑葚等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化、品质化发展,为游客提供水果采摘、田野观光等回归田园的旅游模式,形成乡村田园自然景区观光带,实现从传统农业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型。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龙翔街道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3.2%。突出资源开发。以“旅游+休闲+生态”为卖点,依托赵庄太行八英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重点开展红色研学、教育研学宣传推广活动,打造红色文化学堂等红色阵地。近年来,红色研学路线共接纳参观团队1.5万余个,游客122.4万人次,被评为焦作市首批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示范点。突出品牌建设。深度开发北业云田里、栗井九号院、栗井美术馆、赵庄悠然居、周窑十八坊等民宿项目,打造了“太行山民宿集群”品牌。截至目前,全区精心策划推出“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蓝色体育游”“古色民居游”“特色非遗游”等精品路线。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210.3万人,抖音点击量超过120余万次。

聚焦“提质增效”,统筹产业发展多方保障。中站区坚持以“增质效”为目标,强化资金统筹、加快设施建设以增强产业发展保障力。聚焦民生品质。通过统筹涉农项目资金,整体协调、稳步推进,多措并举加快基础设施改善。铺设污水管网44千米、修缮沟渠25千米、修复道路92条、安装太阳能路灯730盏。聚焦项目发展。用活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0万元,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科学规划新型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连翘茶厂、矿泉水生产线、山货交易市场、蔬菜大棚等9个具有鲜明地域印记和乡土“基因”的产业项目,帮助11个经济薄弱村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拓宽集体经济增收途径。聚焦后进帮扶。加大对软弱涣散村帮扶支持力度,高效利用政府投入的690多万元专项资金,推进大洼村内建成15座现代化大棚,年产量可达到15万斤,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5万余元。为东王封村争取人居环境整治类EOD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全面提升村庄面貌及基础设施。

聚焦“引才育才”,汲取产业发展源头活水。产业兴旺离不开人才支撑,中站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支主动担当的骨干中坚力量。强化内挖自培。推行“支部+企业+农户”培养模式,围绕农技推广、电商直播、餐饮旅游等内容开展专业化培训,并挖掘了一批乡土气息浓郁、手工技艺娴熟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构筑产业兴旺人才高地。目前,全区摸排并纳入乡土人才库219人,开展乡村振兴、专业技术等培训6期。深化“筑巢引凤”。以好政策强保障为根本,以真金白银的岗位为媒介,通过签约合作、公益助农等形式,引进了一支具有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能的职业化农民队伍。截至目前,已邀请3名本地网红达人和带货主播,到村进行宣传推广,三个产业片区共选聘职业经理人5名,为8个产业项目提供专业运营支持,已帮助村集体增收超过120万元。



主办单位: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凯鸣科技

ICP备案号:豫ICP备10022397号-2

焦作先锋

焦作党员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