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业务”提高驻村履职能力。坚持把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计划,按照分级分类、全员覆盖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县级层面每年对全县130名驻村干部进行不少于2次全覆盖轮训。落实好“以老带新”帮带机制,在新老驻村干部交接后,设置不少于3个月的工作交接期,由原驻村干部帮带新任人员熟悉村情民情、工作流程等,帮助新任驻村干部尽快进入角色。探索建立镇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与驻村干部结对帮带,讲解指导相关政策,手把手向驻村干部传经验、教方法,让驻村干部迅速“上手”。
“严管理”提升驻村工作效能。压实县乡属地管理责任,派出单位后盾责任,构建起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驻村帮扶责任体系。县委组织部履行本地管理直接责任,对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持续指导调研,确保驻村帮扶实效。乡镇(街道)党(工)委加强驻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包括履职尽责情况、“五天四夜”在村在岗情况等。派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走访调研,定期听取驻村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村级问题,加强跟踪管理,发挥后盾保障作用。10月30日博爱县委组织部向省市派驻单位寄一封信,督促派出单位责任落实,着力构建“一人驻村、全员帮扶”的格局。
“常关爱”激发驻村干部活力。把乡村振兴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按规定将驻村工作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对驻村期间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在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晋升职级、定向遴选、及时奖励、评聘职称等方面优先考虑,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坚持部门联动,切实把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专项工作经费、生活补助、健康体检、购买人身意外险等各项待遇,确保安心驻村。强化对驻村干部人文关怀,坚持从实处着手、从小处着眼,严格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驻村干部思想动态,协调解决驻村干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困难,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待得住、融得进、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