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开到了‘家门口’,咱们理工大的学生免费给娃辅导,真是方便!”在山阳区定和街道龙源湖社区举办的“彩绘童心 艺启成长”活动上,家长们赞叹不已。
身边的医次方、乐龄研习社、银龄故事汇……这些形式多元的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凝聚公益、居民受益、幸福满溢”的“益聚龙源湖”理念,以“邻里共同体”为联结点,串联起社区、职能部门、共建单位等多方力量,正悄然成为解锁居民幸福生活的“密码”。
一段时间以来,山阳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通过强引领、筑根基、搭平台,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绘好高效能治理“蓝图”。山阳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根“红线”,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区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县级领导“靠前指挥”,25家职能部门“并肩作战”,第一时间成立区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书记挂帅、部门联动、上下齐心”的高效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动态调度、清单管理、日常监督”等推进机制,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建强基层党组织2025年工作任务清单〉等21个工作任务清单》为抓手,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交流推进会等,确保工作方向不偏、动力不减。各职能部门对照“5+16”工作任务清单,条目式梳理每月重点任务,通过“月提示、月验收”,强化全过程监管,推动工作“一次会议”抓部署、“一张清单”抓落实,凝聚起全区上下推动高效能治理的强大合力。
网格聚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矩阵”。扎实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迭代升级,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围绕“有形”覆盖,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精细划分社区、农村、专属网格519个,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建立健全“村(社区)党委—网格(楼院)党支部—微网格(楼栋)党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真正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网”落实到“格”。选优配强网格队伍,持续发挥党群议事会、红色物业等优势,充分调动纪检、教育、司法等32家条线部门力量下沉网格,统筹专兼职网格员队伍1000余名,统一管理指挥调度,实现治理力量“碎片化”向“精细化”转变。建立健全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机制,配套制定《山阳区网格员管理办法》《山阳区网格员职责清单》等制度,确定纳入网格管理的工作事项和内容,让网格员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通过群众需求、资源共享、项目服务“三张清单”工作法,采用“共性+个性”“专业+精准”的网格服务模式,全方位满足居民各类诉求,推动构建“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
平台赋能,释放高效能治理“活力”。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实体化运行模式,有效畅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搭建指挥平台,依托公安情指行一体化中心组建山阳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中心,成立综合办公室、情报信息组、宣传舆情组、信访稳定组、督查督办组、应急处置组等若干“实战单元”,将安全事故、信访稳定、经济金融等九大类风险隐患纳入统一指挥调度范畴,推动形成横向贯通、上下联动,统一指挥、协调有力的指挥体系。建立健全“1+5+N”风险研判机制,全面整合警情、访情、舆情、社情等信息,形成分析研判、指令调度、事项交办、督导落实、评价警示的工作闭环。一段时间以来,有效处置各类风险隐患514起,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质升级。
自高效能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山阳区扎实推进“五基四化”和16个专项行动,区教育局投入160万元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单亲、留守、心理障碍等重点学生的关注和辅导,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区人社局建立健全“三位一体”闭环帮扶机制,开展“家门口”微型招聘会80场,提供岗位2000余个;区民政局创新开展“养老设施+”“餐饮企业+”“中央厨房+”“小区物业+”等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助餐超5万人次,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正成为山阳高效能治理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