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于理念,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温县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产业+人才”发展模式,着力在拓宽引才渠道上出实招、在创新培育方式上下实功、在强化激励保障上求实效,持续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领头雁”。
拓宽引才渠道,汇聚乡土人才“源头活水”。紧扣四大怀药、小麦育种、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需求,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引导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2025年突出“春风行动”“就业援助”等主题,创新举办“直播带岗”“入企探岗”“大篷车送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8场,促进1200余名求职人员与120家重点企业用工的双向对接,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探索制定《温县乡土人才认定和激励办法(试行)》,明确乡土人才认定标准和范围,开展首届乡土人才评选活动,不仅关注传统的“田秀才”“土专家”,更注重挖掘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电商营销、乡村旅游运营、乡村治理创新等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新农人”。加大对返乡人才领办创办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信贷担保等支持力度,强化创业载体平台支撑,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业“洼地”。目前,已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
创新培育方式,提升乡土人才“综合能力”。紧密围绕“十大战略”、四大怀药和小麦育种等特色产业建设,建立“人才点单、政府配菜、专家下厨”的按需培训机制。持续办好“乡镇干部夜校”,聚焦招商引资、项目谋划、信访矛盾化解、乡村振兴等基层治理难题,开展专题研修、观摩交流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基层干部、企业家授课,不断提升乡镇干部综合素能,目前,已累计培训590余人次。选派由农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送技到田”“专家驻村”等活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直达田间地头,为乡土人才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强化数字化赋能培育,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选择群众呼声较高、贴近农民特色、发展优势凸显的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维修电工等热点课程,瞄准人才“需求点”,制定培育“计划表”,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600余人,其中新增技能人才2220人。
强化激励保障,激发乡土人才“干事热情”。切实解决人才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分类分级创建优秀乡土人才库,建立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并优化农村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政策,让真正有本事、有贡献的人才能够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专业技术资格认可和待遇提升,增强其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信心和动力。2024年以来,共计50余名农村教师通过“绿色通道”政策评上中高级职称。建立返乡人员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返乡人员提供技能培训、优惠政策宣传、创业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对乡土人才创办的企业、合作社等,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难题,2025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40万元,带动就业9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