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夜幕刚一降临,解放区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联盟港湾小区的小游园里便热闹起来。居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物业及相关部门人员十几个人搬来小板凳围坐一圈,灯光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关乎家门口的事儿。
这场热闹的“夜聊”,正是幸福街社区近年来创新推出的“港湾夜谈”议事机制的一个场景。“居民点题、社区搭台、多方共商”的模式,让邻里间的“悄悄话”变成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实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共商共治”,成了居民心中暖暖的“民心桥”。
夜间议事,让民主协商更接地气
“白天上班忙,社区有事儿想参与也抽不开身。”这曾是不少居民的烦恼。幸福街社区瞄准居民“白天没空、晚上有闲”的特点,把议事桌搬到了夜晚的楼院、广场。社区先收集大伙儿的诉求,再邀请居民代表、楼院议事会成员、物业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以前楼道灯坏了,得打好几个电话,现在夜里坐下来一聊,第二天就有人修好了。”龙光西院居民杜长河说起“港湾夜谈”就点赞。从停车位不够到垃圾分类点设置,从绿化缺株到邻里矛盾,大家敞开心扉提建议、想办法,原本各管一段的事,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了合力解决的办法。截至目前,“港湾夜谈”已开了56场,解决停车难、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238件,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37%,居民的满意度看得见、摸得着。
“僵尸车”清理,让社区焕发新活力
“那自行车在楼下停了有一年多,灰都积了厚厚一层,不仅占车位,还挡着消防通道。”7月的一场“港湾夜谈”上,家住联盟港湾的居民王应敏提起“僵尸车”就犯愁。在幸福街社区里,不少楼院的空间被“僵尸车”长期占据,成了老大难问题。它们霸占着本就有限的空间,挡了居民的路,还成了蚊虫繁衍的窝点,与社区里干净整洁的环境很不相称。
居民的呼声就是行动的指令。社区立刻组织人员摸排登记,给每辆“僵尸车”贴上清理公告,通过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告知车主及时处理,并明确自行清理的时限。对逾期未处理的,社区联合执法部门、党员志愿者、楼院党群议事会成员,依法依规集中拖移。一番整治下来,87辆“僵尸车”被清理,释放出62个停车位,8处消防通道彻底畅通。
“现在楼下敞亮多了,孩子在院里玩耍,我也能放宽心了。”王应敏看着整洁的楼院,笑得合不拢嘴。
为防止“僵尸车”死灰复燃,该社区还建立了长效监督机制,鼓励居民随时举报。
“线上+线下”齐发力,议事渠道更畅通
为让更多居民参与进来,幸福街社区同步搭建了“线上连心桥”,在幸福街居民议事微信群里,大家可以随时拍图反映问题、留言提建议;“焦北幸福家”微信公众号定期公示议事结果,哪个问题已解决、哪个正推进,进度一目了然。遇上牵扯多、难协调的复杂事,社区会把问题梳理成清晰议题上报街道,等有了眉目,准会在下次“港湾夜谈”时当面给居民一个明确答复。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真正让居民的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响,每一件小事都有着落。
从“政府干、群众看”到“大家议、一起办”,“港湾夜谈”用最朴实的方式激活了社区治理的“末梢神经”。小板凳,承载着居民的信任,也托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生活。幸福街社区党委书记唐渝涵说:“‘港湾夜谈’不只是个议事平台,更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我们也会把这个机制越办越活,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让家门口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