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山阳区:推动服务中心统起来、服务点活起来、联络员动起来
发布者:焦作市委组织部 | 日期:2025-10-14 | 阅读:9

今年以来,山阳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擦亮“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国字招牌,推进建设“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中心”,着力构建“服务中心+服务点+联络员”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推动网格建设与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持续打开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新局面。


服务中心统起来,构建基层治理“同心圆”


牢牢扭住基层基础关键环节,山阳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深挖辖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优势资源,该工作站凭借“党建+志愿服务”模式,9年来调解纠纷超1万起,辐射带动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成为破解治理难题、激活社区活力的“金字招牌”。


山阳区用好这一基层治理“金钥匙”,认真落实省委“五基四化”工作部署和市委“八个一”具体安排,发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国道德模范张冬香榜样引领作用,创新建设“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中心”,示范带动54个村(社区)服务点融入基层治理。同步制定《“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点”工作事项清单》,细化街道、村(社区)及联络员三级职责共21项,重点明确联络员“讲红色故事、调邻里纠纷、查安全隐患、解心理疙瘩”等服务事项,拧紧“服务中心统筹+服务点协作+联络员落实”三级责任链条,让“该谁干、怎么干、干什么”一目了然,推动上下联动、资源融合、服务嵌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画出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服务点活起来,激活便民“微阵地”


为放大服务中心辐射效应,山阳区通过“建阵地、整资源、强服务”,将服务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阵地锚“点”,筑牢“活”的底子。秉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理念,以“有场地、有设施、有管理”为目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服务点“微阵地”。目前,已打造工字路社区、龙源湖社区等一批示范点位,着力构建“点上扎根、多点联动”的治理布局。


资源串“线”,激活“活”的脉络。立足“资源、需求、服务”三项清单,发挥服务点“前哨”作用,推行“网格寻单、社区点单、街道派单、服务点接单”模式,变“被动治理”为“主动预见”,让服务点“动”起来。截至目前,累计梳理需求清单309条、资源清单245条、服务清单282条。


服务扩“面”,传递“活”的温度。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发力,以“精准服务+资源统筹”延伸服务面。龙源湖社区服务点常态化开展“银龄故事汇”,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精神需求;文化巷社区服务点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活动,传递陪伴温暖,确保“阵地建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联络员动起来,办好民生“实事”


54名“银发”联络员进村社、入网格,对照服务事项清单动态优化服务,以实际行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当好红色宣讲“传播人”。围绕党建联建、家风家教等内容,依托自身阅历和红色素养,将特色宣讲融入日常服务。比如,凤凰社区服务点联络员安忠杰在“八一”建军节期间,讲述“半条被子”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扎根群众心中;新东苑社区联络员孙宏坚以“基层治理银发实践”为主题,分享个人调解经验,让红色声音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


当好民生服务“暖心人”。紧扣文化宣传教育、安全隐患排查、家庭教育指导等需求“按单配菜”,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比如,太行街道阳光社区联络员张伯英与豫剧团牵手,通过“唱腔教学”“身段示范”等互动环节,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老人们带来零距离戏曲体验。


当好矛调室里“明白人”。聚焦矛盾化解、情绪疏导职责,通过“四心四法”“家和万事兴”等特色调解方式,讲透道理暖透心,拉着家常解纠纷。比如,面对华盛社区石墩铁门堵路纠纷,联络员协助社区借鉴“张冬香调解工作法”,运用“小板凳+小白板”议事机制,顺利移除占道设施,将居民“堵心路”变为“顺心路”。新东苑社区联络员巧用“六步三分”工作法,按照“民情收集—研判分流—处置反馈—回访巩固”闭环流程,成功化解润东苑小区私占公区养花纠纷,为群众解“疙瘩”、化“心结”。



主办单位:中共焦作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凯鸣科技

ICP备案号:豫ICP备10022397号-2

焦作先锋

焦作党员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