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阳区艺新街道云台小区,72岁的党群议事会主任任铁龙是居民口中的“及时雨”。他曾火速协调“爱心车队”,将独居突发心脏病的陈大爷送医转危为安;“张老师快来!下水道堵了!邻里吵起来了!”太行街道阳光社区67岁的银发志愿者张伯英接到电话后即刻赶往调解……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银龄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山阳区积极探索老干部、老党员助力基层治理路径,打好挖资源、强保障、助实践、树品牌的组合牌,积极引导老党员、老干部“想为”“能为”“乐为”“善为”,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贡献银发力量。
双线发力聚合力,激发“想为”意识
锚定组织引领与群众自治双向发力,变“被动等”为“主动抓”,山阳区通过“自上而下主动找”与“自下而上踊跃参与”相结合,凝聚银发群体治理力量。牢牢抓住离退休干部重要力量,按照“积极参与、量力而行、集聚优势、发挥专长”原则,通过层层组织开展“拉网式”摸排,建立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个功能性党总支,引导老干部、老党员主动“亮身份、找组织”,激活“银龄先锋”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社区自治力量,持续深化拓展“党群360工作法”,通过党建全引领、群众全参与、项目全支撑,以“问、议、定、办、晒、评”六步议事程序,推动楼院党群议事会成立。目前,全区已成立367个楼院党群议事会,挖掘2023名有公心、有威望、有能力的成员,有效拓宽银发参与渠道。通过组织带动与一线挖掘,引导近千名老党员、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银发力量”。
精耕服务强支撑,护航“能为”实效
着力强化对老同志“能为”的服务保障,山阳区打造集党建、文化、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银龄服务平台,让银龄群体在“家门口”乐享服务、再展作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党员之家等现有阵地,与56家区直机关单位、属地单位及“两新”联建,推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推行“双报到、双承诺”制度,鼓励离退休党员转入社区党组织就近服务。定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老同志赴家风教育基地、西柏坡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走、听、看、思、议”现场教学;同步开设书法、绘画、舞蹈等文化课程,累计开展各类活动3000余场,助力老同志持续“充电赋能”。以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切入点,建立老年食堂、青年创客空间、青少年暑期成长营等平台,联动“身边的医次方”“银龄故事汇”“乐龄研习社”等特色项目,构建起集生活服务、健康关怀、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搭建全龄互动、代际融合的社区生活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4个银龄共享阵地,推动银发群体组织建设向社区拓展、教育管理向社区贴近、服务保障向社区延伸、作用发挥向社区聚焦。
余热生辉暖基层,点亮“乐为” 实践
坚持“区级统筹、街道牵线、社区搭台”,按照依据专业背景、兴趣特长和身体状况,建立山阳“银发人才库”,推动银发人才能力与治理需求精准对接、高效匹配。宣讲铸魂,党的声音进万家。全区组建15支老党员宣讲团,其中,“冬香好妈妈工作站”自2016年起持续开展“三代红声嘹亮”宣讲活动,组建巾帼银发宣讲团、退役军人宣讲团、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等分队,进社区、入楼院、到企业,覆盖受众超34万人次。并依托微信平台设立“冬香好妈妈红色广播站”,持续播送2890余天,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法治护航,纠纷调解促和谐。司法系统退休干部积极投身“法律明白人”培养和调解一线,东方红街道“李君和平工作室”负责人李君以“党建+法治”模式调解纠纷570件,收获锦旗160面,成为法治社区建设重要力量。志愿服务,排忧解难暖民心。艺新街道工字路云台小区党群议事会主任任铁龙,运用“党群360工作法”,多方协调筹集资金2万余元,让老旧小区焕新颜;推动组建党群议事会联盟,凝聚共建合力,将“金点子”转化为治理“金钥匙”。文化巷社区58岁的朱仁华“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累计帮助群众解决水管维修、邻里协调等民生问题2000余件。文脉相传,非遗技艺润基层。辖区叶雕非遗传承人陈黎明常态化开展“护苗绿书签・手工制作”活动,以“老技艺+新场景”实现银发智慧在文化延续中“出圈”“出力”。目前,“银发人才库”已吸纳党建、宣传、法律等10类领域300余名银发人才,培育22支爱心服务团队,为基层治理注入“乐为”力量。
品牌引领树标杆,搭建“善为”平台
山阳区做实品牌提升文章,加强先进典型培育,一个典型一面旗。张冬香创立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9年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超1万起,辐射带动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张冬香先后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称号。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为进一步放大典型引领作用,创新建设“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社区)服务中心”,构建“服务中心+服务点+联络员”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引导银发联络员进村社、入网格,开展红色宣讲、矛盾调解、安全隐患排查等服务事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推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一批典型带全局。在山阳大地还先后涌现出谢瑾如、葛慎士等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谢瑾如爱心服务团”“丰收书画苑”“邱阿姨爱心手工坊”“老魏工作室”等多个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0个银龄集体和个人获得全国、全省表彰,形成“培育一批、带动一片、服务一地”的生动局面,以经验传递温度,以奉献延续价值,为高效能治理与注入源源不断的“银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