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役,选准派强第一书记至关重要。近年来,温县实施“尖兵”工程,把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力量,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政治上激励,提振激情干劲。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标准,注重选派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注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注重选派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真正将热爱农村工作、身体健康的年轻优秀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先后派驻帮扶工作组69个276人,第一书记132人,平均年龄为39.69岁。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重用干部的导向,让第一书记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去年以来,提拔重用轮换前优秀第一书记22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4人,树立了“以脱贫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良好导向,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把担任第一书记作为光荣使命和锻炼成长的难得机遇、踊跃争当第一书记的浓厚氛围。
保障上有力,解除后顾之忧。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第一书记安心、安身、安业。为第一书记每人每年列支1万元工作经费,为每个建档立档贫困村拨付党费1万元;为15个县派贫困村第一书记拨付专项扶贫资金390万元。各选派单位同乡镇(街道)党(工)委一起,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落实保障措施,确保第一书记有安全住房、电脑打印机、炊厨用品、空调风扇等必备的办公和生活设施。将“五天四夜”驻村干部生活补助由原来的425元/月提高到800元/月;为第一书记全面开展体检、发放健康小药箱;为驻村干部办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组织县乡领导和选派单位不定期看望慰问驻村干部,切实体现组织关怀。注重培育、挖掘和宣传驻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对在精准扶贫中取得成功经验,团结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卓有成效,扑下身子、干事创业的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在省、市、县等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培训上精准,力促素质提升。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门别类开展培训,由组织部门教基层党建方法、职能部门教精准扶贫方法、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教开展农村工作方法。同时,依托地方特色,组织农业专家、乡土人才对第一书记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传授果品、蔬菜、山药、种子种植等实用技术。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赴扬州、咸阳等地学习产业扶贫路径、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先进经验,拓宽视野,提升能力。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知识测试、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驻村干部政治站位,明确职责任务,熟悉政策法规,掌握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去年以来,共组织各类驻村干部培训6期441人次。
管理上严格,确保脱贫实效。印发《温县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温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完善了工作例会、考勤管理、学习培训、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考勤办法,严格请销假报批程序,将实地检查、暗访督查、电话抽查、微信核查和管理平台签到相结合,坚持周督查、月通报,有效保证了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在村到岗。按照个人总结、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驻村帮扶责任考核。同时,强化结果运用,把平时考核、日常表现与生活补贴发放、表彰评优挂钩。2018年,省市县共表彰了89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评选推荐了16名市级“驻村扶贫尖兵”和12名县级“脱贫攻坚工作标兵”,有效激发了第一书记积极扎根基层、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