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在焦作福中中学读书的博爱鹿村青年郭风锵利用学校放寒暑假之机,回村广泛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并试办“平民夜校”。在讲授农业知识的同时,宣讲平均地权、打例军网、反帝救国的革命道理。到1928年春节前夕,平民夜校改为“青年研究社”,并制了《大纲》和《宣言》,明确提出学习新思想、新文化,拥护“打倒列强”“平均地权”等主张。1928年春,青年研究社改为“鹿村农民协会”,根据《农民运动手册》的主张,准备通过农民协会来推动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协会的活动惹恼了地主豪绅,他们派人到焦作国民党党部告状,说郭风锵在鹿村搞赤化。在国民党的压力下,郭风锵被迫出走他乡。1928年秋1929年3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8月,经党支部批准,以国民党博爱县党部总务委员的公开身份,回博爱开辟工作。同年10月,经过他的艰苦工作,先后发展了郭守业、郭守喜等7人入党,并建立了中共博爱县第一个党支部一一中共鹿村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郭守业,组织委员郭守喜,宣传委员张庆洋。鹿村党支部直接归中共北平市委领导。鹿村支部成立后,积极组织力量,利用各种关系宣传党的主张,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讲解革命道理,使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有了很大发展。博爱县鹿村党支部的建立,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博爱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