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瓜挺甜的,比新疆的还有味道!”近日,在沁阳市崇义镇西苟庄党员带富示范园里,迎来一位家喻户晓的客人——奥运冠军陈中。
进入6月中旬,崇义镇西苟庄种植的30余亩哈密瓜进入采摘期。这些哈密瓜是模拟新疆温差环境,实行一秧一瓜且自然成熟,不施任何化学肥料,因而甜度高、口感好,吸引沁阳市及周边县市区甚至郑州市区的人前来采摘。该村支部书记谷太民说:“现在平均每天能接待一二百人,西苟蜜和金香玉卖得很火,13个大棚已售罄,剩下有8个大棚。”
党建引领铺就“哈密”产业路
西苟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村,2014年评为省定贫困村,人多地少的西苟庄怎么脱贫?答案是没有一个产业是不行的。
2017年,在帮扶单位和崇义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苟庄党支部争取了贫困户到户增收项目——哈密瓜扶贫基地,先后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30亩的21座哈密瓜大棚,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从台湾引进金香玉系列共11个品种,每年可种植两季哈密瓜和一季蔬菜。
党员示范种好“哈密”责任田
一座座哈密瓜大棚建成了,投资风险这么大,谁来管理?怎么管理?“咱是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
该村支部书记谷太民这样说:“为抗拒风险,带动群众干,我们5名村两委每人垫付1万元作为流动资金,并向广大群众承诺,盈利归集体收入,赔钱是自己的……”在哈密瓜的种植过程中,村两委干部更是倾尽心血,种苗、铺膜、浇水、施肥……全部都是义务劳动。
杜艳玲作为村两委中唯一的女干部,关键时候站了出来,主动请缨担任哈密瓜基地责任人。3月份以来,她带着群众和贫困户没日没夜在基地干活。为保证哈密瓜的品质,杜艳玲白天在50多摄氏度高温的大棚里打枝、授粉、留瓜,像照顾孩子一样悉心照顾着每一颗瓜;晚上,她还不时监控着大棚的温度、水分、光照变化来升降大棚,确保实现温差20摄氏度的内环境,创造出适合哈密瓜生长的条件。她的丈夫谷良忠经常心疼地抱怨说:“她就要和哈密瓜过了!”
群众享受“哈密”甜蜜生活
作为省定贫困村,在2014年有贫困户125户、455人,而截至2018年底,该村脱贫已达122户、446人,仅剩3户9人,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2018年以来,仅哈密瓜产业就为10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600元,并长年为8~20名贫困户和群众提供就业,为贫困户持续增收提供保障。今年预计,能收摘哈密瓜8万余公斤,产值预计70多万元,可使西苟庄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下一步,西苟庄将注册自己的品牌,实行‘滚动发展、周转扶贫、持续发挥效益’为基础,做大做实哈密瓜产业,并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把‘甜蜜’送到千家万户,努力打造属于西苟庄的甜蜜事业。”崇义镇副书记、镇长郭水清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