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沁阳市委组织部紧扣“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打造“引才绿色通道+全链暖心服务”体系,以机制破题、以服务留人,围绕打通绿色通道、构筑灵活平台、架设归雁桥梁、强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着力构建人才全链条工作机制,探索形成具有沁阳特色的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打通“绿色通道”,让人才引进有渠道。对标省委“1+20”人才体系、焦作市委“1+18”人才政策,迭代升级《沁阳市新时代招才引智12条政策》,研究支持招才引智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沁阳市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实施办法》,为引进高层次或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提供的编制、招聘、岗位等优惠政策和便利的快速服务通道。规范引才程序,缩短引进周期,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打破硬性限制,更加注重对人才学术建树、专业能力、工作业绩的评价,实现重点领域人才引进政策的突破和创新。除此之外,利用编制资源对青年人才的吸引作用,依托沁阳市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池,采取服务期内“定向配编”“带编入企”,服务期满“双重身份”“双向选择”的举措,靶向引进与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相匹配的青年人才。
构筑灵活平台,让柔性引才有路径。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构筑多样化灵活平台,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满足各类柔性人才创新创业资源,为沁阳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构建“科创园+中试基地+科技企业”的人才集聚平台,建成实验室小试、中试、产业化物理空间配套、生产生活配套、全流程综合服务配套,截至目前,沁阳科创园引进集聚省内外各类高级职称人才61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108人。鼓励支持企业在先进地市成立研发、设计分公司,利用当地政策、环境延揽高层次人才,打造“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沁阳”“前台在飞地、后台在沁阳”的协同创新模式。如河南龙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南长沙设立了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围绕中南大学较强的新能源材料研究力量和人才资源对新能源电池材料进行研究和技术攻关。每年定期来我市工厂进行技术指导、项目转化,从而解决东部、南部地区人才不愿意、不适应来中部地区工作的问题。
架设归雁桥梁,让引凤归怀有成效。沁阳籍在外人才数量多、层次高,是市委市政府集聚外部人才智力的重要目标群体。沁阳市委主要领导带头联系,班子成员积极参与,明确联系对象近200名,发放《人才工作联系》明白卡,各乡镇(街道)设立返乡热线电话,联系对接更加方便快捷、精准有效。今年以来通过考察走访、座谈交流、节日慰问、微信电话等,共开展联系服务2000人次,以乡情为媒介,以事业为桥梁,促进人才回归、智力回乡、资金回流。
强化服务保障,让人才生活有温度。以建立服务体系为依托,切实提升服务保障硬实力。推进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迭代升级,从人才安居、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关键小事入手。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在沁南、沁北和城区已建成人才公寓367套,较好地满足了不同人才的住房需求。以践行人文关怀为抓手,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软实力。组织开展人才联谊活动、人才大讲堂10余次。落实好已出台的《沁阳市新时代招才引智十二项政策》,创新人才补贴发放方式,由“按季度发放”改为“按月发放”,2025年共发放人才补贴约315万元。做好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要求,春节走访慰问30名专家人才。同时加强服务联系,支持干事创业,同时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纽带、桥梁作用,达到“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目标。